任志剛指,香港資本市場應提供港元以外的貨幣選擇,例如人民幣或美元,以減低匯率風險。
香港新聞網6月2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行政會議成員、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提出,香港資本市場應有意義地提供港元以外的貨幣選擇,例如人民幣或美元,以減低外來市場參與者所面臨的匯率風險,以及香港在保持匯率穩定所面臨的挑戰。他承認,現時香港資本市場使用人民幣作為交易媒介的需求不多,也不見持份者大力推動,但就指策略性發展金融基礎設施和建設金融平台,是關乎大眾利益的重大考慮,因此不一定交由市場主導。似在暗示可由官方推動。前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任志剛所提建議“很有啟發”,“是可以研究的”。
任志剛昨日出席“新時代香港資本市場再出發”研討會時發表專題演講。他指,當前香港資本市場幾乎所有交易都是以港元作為交易媒介貨幣,這是國際慣例下理所當然的選擇,惟需留意到,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也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在港股中的外來市場參與者所佔比例可能是全球最高,未來仍有上升趨勢。
他說,可以預見資金流進流出香港金融體系的量會愈來愈多,若香港資本市場的交易媒介保持大部分是港元的話,經過外匯市場流進流出港元貨幣體系的量也會愈來愈大,香港在保持匯率穩定及維持貨幣環境穩定所面對的挑戰將會愈來愈大,外來市場參與者所承受的匯率風險總體而言也會變大。
任志剛提醒,隨著內地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一帶一路”發展帶來的龐大投融資活動,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在金融領域的融合,未來對香港資本市場的需求會愈來愈大,外來市場參與者的比例或會上升,屆時香港是否能對上述挑戰應對自如,能否保持市場吸引力,讓外來市場參與者免於外匯風險的憂慮,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因此他提出,在香港資本市場有意義地提供交易媒介貨幣的選擇,例如美元或人民幣,好處顯著,有利於降低上述風險。他亦強調所提是指貨幣選擇,而非代替貨幣,亦指有關提議是個人意見,不代表政府立場。
任志剛也表示,香港早於二○○四年已開展人民幣業務,本港金融體系已有能力處理用人民幣作為交易媒介的金融、經濟活動,惟目前對用人民幣作為交易媒介的需求不多,也聽到有聲音指對此“沒需要、難推動、讓市場自己決定”,但他認為,需求不一定留給市場主導,因為策略性地發展金融基礎設施和建設金融平台是關乎大眾利益的重大考慮,例如流動性可以專項提供,不一定要以商業利益作為誘因。
同場的前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人們在全球金融危機後,也意識到全球貨幣體系應該多元化發展。他指,香港在人民幣國際化中已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走得不算慢”,對於任志剛所提建議,認為“很有啟發”,“是可以研究的”。
金管局發言人回應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一直有能力應付龐大的資金進出。過往超過三十年及多次的金融動盪,在聯匯制度的良好運作下港元匯率一直都非常穩定。最近主要由利差帶動的資金流出,亦顯示聯匯制度可以有序地應付資金流動。香港金融市場能吸引眾多國際投資者的積極參與,當中很重要的原因正是投資者對聯匯制度高度信任。由於國際投資者有信心港元兌美元維持穩定,他們可以減省處理外匯風險的成本。
該局又指出,香港一直以來都有港元以外的金融產品和活動,例如美元和人民幣的債券的發行,股票市場亦容許人民幣計價交易。金管局搭建的多幣種(港元、人民幣、美元、歐羅)即時支付結算系統正為這些產品的交易提供重要的基礎平台,而現時人民幣每天的處理量已超越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