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經濟日報:造地需時逾10年 香港不能再拖

时间:2017-05-18

  香港新聞網5月18日電 香港《經濟日報》18日發表題為“造地需時逾10年 香港不能再拖”的文章,全文如下:

  即使換屆在即,港府昨委託房協研究在郊野公園邊陲地點建公營房屋的可行性,凸顯特首梁振英解決樓荒的決心,敢於踏出第一步去開闢新土地,以免蹉跎歲月,影響經濟民生發展。

  缺地致樓價飈 礙民生損競爭

  本港樓價持續創新高,遠遠超出市民負擔能力,供樓負擔連續7年全球最高,不吃不喝18年才能供完一個單位。歸根究柢是嚴重缺地,以致樓宇供求失衡。規劃署估計,到2046年本港至少需要4,800公頃土地,即使現在的短中長期土地供應措施全部落實,仍欠1,200公頃地,但這仍未計算商廈用地,若地荒樓荒不獲解決,將嚴重影響本港的競爭力。

  現屆政府曾多次提出開闢新土地供應的方法,包括大型填海、開發棕地和開發郊野公園,但1997年禁止在維港填海後,填海儼如成了禁忌,每當提出就遭環保團體反對。橫洲事件凸顯開發棕地難度高,至於開發郊野公園也遭環團反對,但梁振英作出修訂,主張在邊陲和生態價值不高的郊野公園建公營房屋和長者屋,並提出可加可減機制,阻力才稍為減少。

  社會各界都認識到覓地才能解決問題癥結,但卻囿於只說不做,一提到填海或開發郊野公園,就不問情由先行反對。現在港府委託房協在大欖和馬鞍山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做試點,研究建屋的可行性,是邁出了正確的第一步。

  房協牽頭研究 減利益衝突矛盾

  首先,港府委託房協做研究是明智的做法,避免有偏向地產發展商之嫌,減少輿論作出官商勾結的指摘,有利推進開發生態價值低的郊野公園。

  更重要是,在郊野公園開發新土地,所耗費的時間跟填海一樣漫長。房協要兩年後才提交研究報告,之後供市民諮詢,由開發到修訂法例、市民入稟法院提呈司法覆核,以至到最終落實興建,動輒超過10年,隨時跨越兩屆政府。

  假如港府今天不踏出第一步,下一步便無以為繼,只是空談覓地,進一步推遲開發土地時間,令缺地問題變得愈來愈嚴重,樓價無止境地乾升,窒礙本港經濟民生發展。

  正因為造地過程困難,港府必須盡快做,除非在研究階段發現該地段存在非常珍貴物種,必須作出保育,被迫擱置有關計劃。只要找到更多事實和數據,有望獲得公眾認同發展郊野公園的迫切性。若不踏出這重要第一步,再拖多10至20年,問題只會變得更棘手。

  • 上一篇:香港召開全球會議 論建築環境變革
  • 下一篇:商報:以開放心態探討加快住宅土地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