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大公報:全方位開拓土地新供應

时间:2017-05-18

  香港新聞網5月18日電 香港《大公報》18日發表題為“全方位開拓土地新供應”的文章,全文如下:

  香港房屋協會獲政府邀請,探討利用郊野公園少量地皮作發展房屋用途的可能性,將以大欖隧道收費廣場以西的大欖郊野公園與沙田水泉澳邨附近的馬鞍山郊野公園作為研究試點。若然只是發展郊野公園邊陲而生態價值不高的地皮,值得社會大衆支持,這是增加土地供應,紓解本港發展用地不足的可行方法之一。

  事實上,中環美利道停車場商業地皮刷新每呎樓面地價五萬元的新高紀錄,反映搶地潮已由住宅用地蔓延至工商用地,可見本港發展用地不足問題呈現惡化,這不單止關乎市民住屋需要,還不利於整體經濟與營商環境,削弱本港競爭力。當局要以新思維,全方位開拓土地新供應來源,郊野公園地皮絕非碰不得。

  今年初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內提出,利用郊野公園少量生態價值不高地皮,作發展公營房屋用途,這次房協研究主要是回應施政報告建議,內容包括對郊野公園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郊野公園地段的生態價值如何等。

  無可否認,當局提出發展郊野公園少量地皮的建議,必然引起社會極大爭議,來自環保團體的反對之聲尤其是強烈,但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前提下,必須要作出取捨,權衡輕重,解決市民住屋需要必須放在較重要的位置。

  地價、樓價瘋漲之下,將有更充分的理據支持發展郊野公園少量地皮,作興建公營房屋。

  一是本港樓市瀕臨失控,對社會與經濟穩定性構成重大威脅。住宅樓價迭創新高,較九七年高峰期高出八成,樓市泡沫漲爆危機加劇,發展郊野公園地皮可增加住宅土地供應,有助遏抑樓市。

  二是本港中長期土地供應存在缺口。港府十年建屋目標為興建四十六萬個公私營房屋,包括二十八萬個公營房屋與十八萬個私營住宅,但目前規劃作公營房屋的土地,只可建約二十三萬多個單位,餘下四萬多個單位的土地仍未有著落,發展少量郊野公園邊陲地皮,便可填補用地缺口,有助改變市場對樓價只升不跌的預期。

  三是當局透過改劃土地用途,難大量增加住宅供應。港府增加短期住宅用地供應方法,主要是改劃社區、學校與綠化用地為住宅用途,基於地皮面積普遍有限,難以大規模增加住宅供應,而且經常遇到反對阻力,結果項目拖延、規模縮減,甚至被迫放棄。

  今次房協研究試點為大欖與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邊陲位置,涉及地皮總面積四十多公頃,相當逾四百萬方呎,一旦研究結果證實可行,足够興建多個大型公共屋邨,提供萬計公屋單位,造福社會。

  本港并非土地不足,只是欠缺可發展用地,包括住宅與工商用地。對比發展棕地與填海造地,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少量地皮可免除收地問題以及可較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發展用地。

  • 上一篇:商報:以開放心態探討加快住宅土地供應
  • 下一篇:提供充分理據 讓市民接受郊野公園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