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6月11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國家即將頒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本港學生日後升學、就業與生活,與周邊城市更為密切。教育局新增以大灣區為題的學生內地交流計畫,走訪當地創新科技企業,亦考慮日後取道港珠澳大橋。今年起學校自組的校本內地交流活動,行程若涉足澳門亦可獲政府資助。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繆東昇期望,新行程啟發學生思考發展機遇。
教育局於今學年預留一億一千五百萬元,提供十萬個學生內地交流名額,以滿足學生在中學及小學階段,各有一次獲資助內地交流的機會,包括高小至初中“同根同心”與高中“同行萬里”的恒常內地交流計畫、不定期的主題式交流學習計畫。隨着大灣區政策即將出台,教育局新推出“粵港澳大灣區探索系列:珠海、澳門探索之旅”計畫,學校可全年自訂日期出發,供小四至中六學生參加。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質素保證及校本支援)繆東昇指,新推出的大灣區交流計畫分別以航空科技、農業科技和城市規劃、科技探索、歷史及文化為題,參觀航空科普基地、博物館及歷史名勝外,亦安排師生到農業科學研究中心、3D打印體驗中心等內地創新企業,“學習點與以往不同,希望學生更了解大灣區發展,思考將來機遇,在回程後有所分享與反思。”
粵港澳大灣區涉及內地九個城市,教育局首席督學(學生內地交流計畫)林寶玉指,將視乎學生能力,深入淺出介紹大灣區發展策略,“讓師生明白九個內地城市各自特色、香港具備的優勢等。比如港珠澳大橋作為國家發展成就,怎樣便利區內城市的聯繫。”
四個交流活動行程規劃,均循水路前往珠海及澳門,她透露隨着港珠澳大橋開通,正構思改為陸路前往,並研究加入大橋人工島的參觀行程,以豐富學習元素,“大灣區是不斷發展,教科書是看不到,課程縱有涉獵亦未及更新,但我們親身去就達到效果。”
以往校本籌辦的粵港澳交流活動,參訪澳門的行程不獲當局資助。為鼓勵學校規劃大灣區交流,教育局於今學年起,包括參訪澳門的內地行程,亦納入資助範圍,資助額為每人七成的支出費用,以七百至一千二百多元為限。
林寶玉強調,學校在澳門須有學習元素,不接受純粹轉機或過境,當局會按行程嚴格審批。繆東昇透露,以往有學校以內地交流為名,實際卻是參加球類比賽,被當局拒絕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