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7月23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社交媒體是香港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香港兒科醫學會及香港兒科基金調查發現,部分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的原因為“想做網紅”,有人每日上線時間達9小時,但近70%受訪者都承認會因為長時間在線而感到疲累,並有不少人曾經受到網絡欺凌,專家建議家長要及早教導子女如何使用社交媒體,並要以身作則,減少在他們面前使用手機。
香港兒科醫學會及香港兒科基金在5月至6月訪問逾2,000名中小學生,發現93%人都有使用社交媒體,當中32%人更表示每日的上線時間達9小時,並有78%人承認曾經在午夜12時後回覆訊息。不過,68%人都表示會因為長期上線而感到疲累,他們解釋疲累仍保持長期上線不單是因為習慣,亦希望盡快回覆訊息和擔心會錯過資訊。
有人想做“網紅” 願放性感相
調查並發現,29%受訪學生曾使用社交媒體進行直播,當中有36%人直言希望成為網絡紅人,部分想成為“網紅”的青年更表示不介意在社交媒體分享私事或上載性感相片。
香港兒科醫學會前會長及香港兒科基金秘書長王曉莉提醒,社交媒體有機會為青少年帶來負面情緒,有關情況更會隨年齡增長而惡化。
調查發現分別有51%及29%受訪中小學生曾被網絡欺凌,而較喜歡自己網上形象、會因沒有“Like”而感到不安及較在意他人網上對自己評論的青年亦有較大機會遇上網絡欺凌,他們有機會因此出現空虛孤獨、有壓力、憂鬱或自卑等負面情緒。
王曉莉指出,部分家長與青少年一樣有沉溺玩手機或社交網絡的問題,提醒家長要以身作則,避免成為子女的壞榜樣。她認為利用社交媒體直播是新趨勢,家長無法完全禁止,但中小學生想成為網絡紅人只是想獲取關注,相信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多安排不同活動可減低他們透過社交平台取得信心或滿足感的機會。
香港兒科基金主席兼國際兒科醫學會前會長陳作耘就指出,家長應及早教導子女如何使用社交媒體,並訂下使用時間及生活平衡的共識。他並敦促政府盡快任命獨立而直接匯報給特首的“兒童事務專員”,監督和評估兒童健康政策的落實和施政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