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7月27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27日發表題為“美歐暫休貿戰 對華壓力增”的文章,全文如下:
美國與歐盟同意談判降低貿易壁壘,期間會暫停向對方商品加徵新關稅。美歐貿易戰暫時休兵,美國得以無後顧之憂,恐將集中火力與中國打貿易戰,中美糾紛更難望短期解決。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晤到訪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會後兩人公布,雙方會談判削減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在談判期間,不會把徵稅行動升級。由美國向歐盟鋼鋁產品加徵關稅展開的美歐貿易戰,終於有了喘息空間和化解機會。
特朗普並不希望與歐盟的貿易戰曠日持久。美國徵收鋼鐵關稅後,歐盟施以對等程度的報復,向從美國進口的威士忌和電單車報復,導致特朗普威脅升級向歐盟汽車加徵關稅,美國現時已經面對中國的關稅報復,如果對歐貿易戰升級,美國將承受更沉重的代價。
歐為特朗普票倉紓困
歐盟與中國一樣,針對特朗普的軟肋來報復美國的關稅措施,農民和汽車工業州份都是特朗普及共和黨的重要票倉,哈利電單車製造商已經宣布把部分廠房遷往歐洲,至於大豆等農產品因為貿易戰而滯銷跌價,農業部預計美國農民總收入會比五年前跌一半,特朗普政府要動用一百二十億美元(約九百四十億港元)補貼受打擊的農民。
現在美歐暫時休戰,歐盟甚至願意增加從美國進口大豆,明顯為特朗普解困,部分抵銷中國減少購買美國大豆對美農的衝擊。歐盟還願意從美國輸入更多天然氣能源產品,也令共和黨更好向其重要金主石油商交代。
不過,特朗普態度會否反覆,仍是未知之數。當初美國財長努欽和中國副總理劉鶴,亦一度達成休戰共識,內容包括中國增加進口美國油產品,但因特朗普推翻共識而泡湯。
美主力遏“中國威脅”
歐美談判會否出現類似中美貿易談判的下場,視乎雙方日後如何互動。從戰略角度看,美國不願意長期應付多條貿易戰線,而在中國與歐盟之間,較願意與歐盟達成協議,因為美國向來不視歐盟為威脅,而對中國的態度就複雜得多。
美國認為中國為對美國地位最大的挑戰者。這非獨是特朗普的見解,而是朝野政黨和軍情部門的共識,早在民主黨執政的年代,美國已經推行“重返亞太”的政策,在南海等問題上興風作浪。
美歐之間的貿易摩擦,主要是在商言商,至於中美貿易戰,美國的目的不止是消減貿易赤字,而是遏制中國工業科技升級,以削弱其經濟與軍事實力,避免衝擊美國的領先地位。
在這場無煙戰事中,歐盟成為中美各欲拉攏的對象,中國未能“聯歐抗美”,外長王毅只望歐盟不在背後放冷槍,但美國要“聯歐抗華”也不容易,歐盟根本不欲失去任何一方的龐大市場,也會與中國保持一定的合作關係,藉此牽制美國。所以,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未必可完全打得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