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8月7日電 據中新社報導,團結香港基金7日發佈成立以來最大型的研究報告,建議在香港大嶼山東部水域填海建造2200公頃的人工島,興建25萬至40萬個新住宅單位,預計可容納70萬至110萬人。
全國政協副主席、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表示,香港土地短缺,樓價昂貴,影響社會民生及青年發展。面對臨近城市的競爭等多方挑戰,必須要有足够土地開創更具潛力產業。“土地是萬物的源頭”,靠東拼西凑尋找土地不能解決問題,需要更加宏觀、更具效益及能滿足長遠需要的土地計劃。
他希望該建議為土地問題帶來真正突破,讓香港市民看到社會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決心從而對未來建立信心,也希望得到特區政府的關注和社會各界的支持。
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表示,要徹底解決住屋問題,需靠填海造地。基金會借鑒過往新市鎮發展模式及鄰近地區的填海經驗,在特區政府《香港2030+》報告提出的“東大嶼都會”基礎上,提出更富前瞻性、更有想象力及更具規模的“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若計劃順利落實,預計最快11年就可完成首批工程。她建議將其中七成或以上的住宅單位發展為公營房屋,為基層和中產市民重建置業階梯。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及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表示,近年香港土地房屋問題嚴重,各類土地供不應求,房屋售價中位數接近20年平均住戶收入,不少香港市民處於“水深火熱”中。他認為,解決短、中期問題須多管齊下,但要解決長遠需求,需超過9000公頃新增土地。填海是最具規模性和實際的辦法,應盡快、盡早推動。
在交通方面,計劃建議在人工島修建3條主要干道連接香港新界西、大嶼山和港島西,及3條連接堅尼地城、美孚及屯門南的鐵路。
此外,大嶼山水域有珍稀海洋生物出沒,參與研究的環評專家表示,計劃填海地點遠離中華白海豚及江豚的主要棲息地,為保護生態和自然海岸線報告亦草擬保育建議,包括採用免挖掘填海技術,減少對周邊海水水質和海洋生態的潛在影響。(記者 殷田靜子 阮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