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港媒:紓房困要引遠水也須救近火

时间:2018-08-09

香港新聞網8月9日電 香港《商報》9日發表題為“紓房困要引遠水也須救近火”的文章,全文如下:

覓地建屋解決市民居住問題,是本港目前面對的重大經濟民生議題和挑戰。團結香港基金發表研究報告,建議在大嶼山東部水域填海2200公頃,當中約三成土地撥作建屋,可提供25萬至40萬個單位,對此倡議表示認同者不少,但亦有指填海是“遠水不能救近火”,政府應多方面解決問題。要想更好滿足基層市民住屋需要,開拓土地固然是根本辦法,而善用及活化現有資源,增加短期供應,亦是盡快紓緩房困的必須。說到底,住屋問題積累至今,凡是可以大幅增加供應的方法,都應該想辦法拆牆鬆綁,大膽務實推行,既引遠水又救近火,多管齊下,短中長策並舉,才能改變愈住愈貴、愈住愈細的局面。

運房局公布,截至今年第二季,未來3至4年私樓新供應數字應為9.3萬夥,按季減少3000夥,是2016年第三季以來最低。而差餉物業估價署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已連升27個月,今年上半年樓價飆逾一成。此外,公屋輪候時間已延至5年或以上。公私營房屋供應減少,連早前房屋署推出特快房屋編配計劃,不是凶宅就是地點偏僻,過去乏人問津,如今同樣成為搶手貨,凸顯本港土地短缺的嚴重性,必須大規模拓地,應付需求。

填海造地,是長遠提供足夠土地的重要選項。至於填海造地的好處,包括不會影響既有土地用途,毋須收地賠償或安置居民,交通配套、基建配套可統一規劃,比起其他土地選項,填海的彈性和空間都較大等,社會已進行長時間討論,是主流共識。如今關注重點不應繼續糾纏於要不要填海,而要深入研究在什麼地方填海,填多大的面積,怎樣做好自然生態補償,如何最大程度減輕影響海洋環境等有建設性的議題,做到避開生態敏感水域,平衡保育需要,又為長遠解決房屋短缺問題,以及滿足本港未來整體發展需求提供足夠土地。團結香港基金提出填海2200公頃的建議,可不可行,有沒有能夠進行優化的地方,這些都可以進一步思考和探討,有效增闢土地才是硬道理。

當然,填海造地建新市鎮是長遠的大工程,需時甚久,最快都是十多二十年後的事,確實是遠水難救近火,但今日不走出第一步,取得一點突破,問題只會不斷累積,將來更難解決。同時,在開拓土地緩不濟急的情況下,並不意味政府在紓緩房困方面無法可想,包括早前跟社企合作打造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房協推出的“暫租住屋”,正在興建的貨櫃屋等,既幫助有需要人士以低廉租金入住相關過渡性房屋,改善居住環境,還可遏抑房租金水平。不過過渡性房屋數量始終有限,杯水車薪,這些“救近火”的措施應越多越好,宜有效利用閒置的房屋及土地,包括盤活校舍、工廈、官地,以及通過調高樓宇發展密度,加快市區舊屋重建,在收地補償方面適當“手鬆”一些,減少收地時間等方式,短期內增加供應。

做好土地拓展大計,關係到香港未來幾代人的福祉,增加房屋數量種類的供應,同樣要快馬加鞭,希望社會各界以理性務實的態度,共同解決香港住屋難題。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 上一篇:一夜情後勒索6萬 女子罪成囚30月
  • 下一篇:港媒:美錯判形勢 中國經濟韌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