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1月28日電 題: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線上消費或將超越實體消費
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瑤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進程的加速,兩岸三地的物資流通日益頻繁。近日,不少業內專家及機構紛紛表態,稱大灣區線上消費不日將超越實體消費。
世界上最大專業服務機構之一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28日與香港貨品編碼協會聯合發布題為《洞悉智能零售》的調查報告。調查發現,96%的內地受訪者和82%的香港受訪者預計來年將增加網上消費,網上購物平台將受惠於消費額增加的趨勢。
根據報告,淘寶、天貓和京東等購物網站位列大灣區消費者主要網上購物渠道的前三甲。調查還發現,亞馬遜、HKTVmall、樂天、拼多多和1號店等本地與國際綜合型購物平台已取得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以前大陸同胞喜歡海淘,我們則是需要內地淘”,香港網購達人特魯迪(Trudy·Lee)告訴記者,前幾年香港電商發展較慢,不少香港消費者想要在淘寶網上購物都需要通過 “代購公司”統一收貨再運至香港的某個集中區,消費者需要自行領取,不但時間長,而且存在風險。
如今,各大電商平台均開通國際轉運業務,為消費者跨境購物再添便利,海外銷量也與日俱增。
從阿里巴巴發布的數據來看,2018年天貓“雙11”購物節開場12分鐘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消費者,9小時已超去年成交額,截至24小時,來自222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參與并下單。消費者最多來自中國香港及台灣地區,還有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
同時,今年“雙11”物流提速成績非凡。11日0點8分,青島一名消費者收到了天貓直送快遞員送上門的礦泉水。12日10時,發往香港等地的天貓超市包裹也已經打包出庫,境內境外消費者的收貨時間正在大大縮短。
以港澳地區的國際轉運業務為例,來自內地的貨物將由內地物流分別運至港澳就近的物流園倉庫,再由物流園整合分類交由當地物流公司寄至消費者手中。
記者從廣東省東莞市沙田鎮第一產業物流園了解到,香港用戶在內地購買的商品入庫後可免費保留20天,這期間消費者可通過網絡把不同集運倉庫的包裹進行合并,從而節省運費,一同運往香港。
特魯迪對記者表示,如今配送方式出現了多樣性,運費的結算也更加靈活。她日前一單來自北京的0.25KG網購商品,如送貨上門需要17.6元(人民幣,下同)的運費,去附近的便利店則需12.4元,如能去物流公司的自提點取貨,運費只需9.7元。
為了給境內外的線上消費者更多優惠政策,日前香港空運貨站、珠海市港口協會、澳門物流貨運聯合商會等8家物流商會共同簽署港珠澳物流聯盟合作及打造香港-珠海貿易便利電子平台的相關協議,旨在進一步推動兩岸三地的跨境電商和現代物流業的合作發展。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網絡零售額達7.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2%。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日前在香港召開的亞洲物流及航運會議上表示,隨著電子商務、網購、O2O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在形成新的流通渠道、平台和商業模式的同時,也在加速改變全球的消費觀念、消費內容乃至消費方式。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發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擁有世界10大港口以及世界級的空港集群。”王微建議,粵港澳地區應進行物流創新來適應全球消費升級及消費市場的重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