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經濟日報:最新外貿數據 見港抗貿戰啟示

时间:2018-11-29

香港新聞網11月27日電 香港總出口增長在10月大幅回升,東南亞出口增幅遠超美國,背後或涉貿戰下的貿易模式轉變。《經濟日報》認為,政府應繼續積極開拓一帶一路,並提升貿易服務,以緩減貿戰衝擊。

10月出口大升 東南亞升勢急

統計處公布10月份外貿數據勝預期,出口貨值按年升14.6%,進口貨值則升13.1%。9月份出口貨值增幅放緩至4.5%後,10月份明顯反彈,輸往內地、東南亞、美國、英國、日本和南韓都錄得雙位數升幅。

對美出口增長升至10.3%,與美進口商加單應付消費聖誕旺季,還要趕在明年初華府按計劃對華貨大增關稅前,加緊囤貨有關。香港對東南亞國家出口的升幅則更強勁,如對越南和新加坡的出口增長,分別由頭9個月的7.8%和10%,續升至10月的8.4%和10.8%,原因可能有二。

其一,東南亞經濟增長本已快過美國,且中港在中美貿戰下都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經貿合作。

其二,可能與美國對華商品加徵關稅導致貿易轉移有關,即商品部分後期生產環節,由中國遷往東南亞如越南,換言之,部分中國經港輸美貨品,改為中國經港輸往東南亞加工,才再運往美國,來規避美國對華加徵關稅。

不管是哪個因素,都顯示東南亞市場可助緩減中美貿戰升級,對香港外貿以至經濟的衝擊。

除商品貿易外,發展貿易服務亦是香港應對貿戰的出路,可參考倫敦經驗,將香港提升為亞洲區貿易服務中心。倫敦港口吞吐量雖已下降,但卻透過為不經倫敦的全球船舶提供約30%海事保險(約74億美元),並充任國際海事仲裁人等,維持其國際航運中心地位,賺取豐厚收費和創造高薪職位。

香港是中國唯一實行普通法司法管轄區,有成熟健全法制,又是世界第四大船舶註冊地,且是倫敦以外最多保賠業聚集地,亞太區的海事保險亦佔全球份額29%,僅次於歐洲(49%),潛力甚大。不管貨品是否由中國輸美,香港若能善用其優勢,除能提供更多貿易融資外,還可推動船舶租賃業務,並為內地和一帶一路沿綫國家提供海事保險和海事仲裁等服務。

參考倫敦經驗 提升貿易服務

中美長期角力,即使數日後的習特會能暫緩貿戰升級風險,但不排除美國隨時再變臉,港府和業界宜在商品和貿易服務,雙管齊下加力,提升抵禦能力。(完)

  • 上一篇:港府倡高度照顧院舍人均面積升至9.5平方米
  • 下一篇:頭條日報:沒冷靜期難遏美容劏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