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23日電 香港《大公報》23日發表題為“校長教授遭惡搞 激進學生毀人才”的文章,全文如下:
近日,有關人才培養與流失成為熱門議題,因為具權威地位的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不久前在一項全球人才調查報告中把香港的排名下降了六位,落後於區內新加坡等競爭對手。
過去頗長一段時期,港人社會是“發三師”,即工程師、醫師與會計師,因為這三個專業收入好、地位高,學子與家長均趨之若鶩,這些學系也盡攬“尖子”人才;這一潮流到本世紀初發生變化,經濟、金融、工商管理一躍成為熱門科目,大學資源向這些學科傾斜,聘請一流師資,優秀學生也會捨醫工而取經管。這種人才培養方向的變化,既是現實社會和經濟結構變化的反映,同時也說明了人才培養與發展需求的關係,而這裏面,亟需要有具備足夠經驗、眼光與魄力的大學校長、教授來負起運籌帷幄和領軍之責。
眼前,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都會級城市,本港仍然亟需要金融經管專才和傳統的“三師”人才,但是,面向未來,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一新時代浪潮的到來,科研及創新人才不足的問題已經相當尖銳地突顯出來。但培養科研和創意人才絕非一日之功,本港教育制度一向“重腦不重手”、重記憶背誦、重考試分數,要求學生當“乖乖仔”,這對科研和創新人才的培養都是不利的。大學理工科也一貫重理論而輕應用。
因此,眼前面對本港科研和創意人才不足的問題,大學教育必須帶頭作出改變,包括調整學科結構與提高教學質量,向外招聘在科研和創意教育方面有突出成就和經驗的人才來港擔任校長、教授要職,推動和領導這些方面的改變。這是大學教育發展的關鍵,也是提高本港整體人才質素和配合發展需要的關鍵。
事實是,本港大學有相當優厚的聘用條件,大學校長、教授在社會上也有受人尊敬的地位,近年與內地大學以至中國科學院的溝通合作更為科研工作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曾經有國際學術界首屈一指、極為優秀的科研人才慨然應聘,來港出任大學校長之職。這裏面,最突出者莫過於前科大校長朱經武和前港大校長徐立之,朱經武是高溫超導專家、徐立之是腦神經科學權威,超導技術是通訊網絡要素,腦神經科學是生命科學基礎,兩者皆是當時得令的熱門學科,朱、徐兩位更是學問與人品都非常出眾的科學家,本港得此二人應大加珍惜才是;然而,結果如何?結果是朱經武約滿即離港,出任美國最高通訊科研機構的領軍人物,他行前不諱言對部分學生衝擊校方的行為感到失望,而徐立之校長竟被激進學生指為“討好中共權貴”而黯然辭職下台。還有有亞洲“換肝之父”之稱的港大醫學院權威盧寵茂教授,在校委會會議中被示威學生推倒在地,還要被惡罵“詐死”……。反對派違法亂港,激進學生違規亂校,專家權威卻步,人才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