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1月21日電 據中新社報導,新世代重塑失傳“獅劇”以當代藝術形式敘述老故事
作者 韓星童
“如果獅劇在這一代失傳,那就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多媒體當代實驗“獅劇”《千里走單騎》藝術總監楊春江近日接受中新社專訪時將延續失傳的獅劇表演稱作“一種自然的責任”。
楊春江試圖以劇場平台拓寬獅劇現代化想像,“找到現代舞與傳統舞獅對話的空間”,對他而言這是策劃這場演出不可忽視的出發點,因此他否定“復原傳統技藝”一類的標籤,強調“重塑”。
為凸顯重塑的現代性,《千里走單騎》其中一個特徵便是當代舞蹈、實驗音樂及多媒體元素的加入。
不過講的卻是一個耳熟能詳的舊故事——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的名篇《千里走單騎》,選擇這一故事是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總教練郭師傅的建議。
“這次表演概念很新,所以用一個熟悉的故事可以幫助觀眾理解”,除此之外,郭師傅還認為,傳統獅劇常有不同寓意,而故事中關羽不惜千里救人亦包涵“忠義”二字,“新一代概念融合中獅劇的傳統內涵本質是沒有變的”。
楊春江告訴記者,為準確捕捉獅劇神髓,他曾經與不同舞獅團隊接觸過以瞭解不同風格的龍獅文化。“龍獅文化是一種民間藝術,每個師傅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風格”,楊春江期待《千里走單騎》的演出後會有更多不同風格的獅劇演出,百花齊放,這也正是民間藝術的精神。
而新舊結合也正如兩人背後團隊,來自截然不同的兩種文化背景。楊春江坦言,“舞獅團隊不習慣室內尤其是在全黑劇場內演出,而當代舞蹈演員的功夫底子又不够扎實”,因此兩個團隊由去年開始磨合,用耐性去互相學習長處,以達到平衡。
訓練中存在的另一困難是時間安排,整個演員團隊共14人,其中舞獅團隊有10人。楊春江說,他們之中年紀最大不過三十出頭,而最小的則仍在讀中學,都是兼職,為順利演出需要不停請假,面臨很大的壓力。“目前台灣的大學裡面已經可以專業去學龍獅文化”,他希望有朝一日在香港舞獅也可成為受人尊重的全職職業。
未來演出計劃對楊春江而言仍然是未知,不過他想繼續嘗試獅劇的現代化詮釋,“故事不會重復,形式可以繼續變化”,這是他可以肯定的。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的流行文化曾經歷過風光,龍獅文化也借風靡一時的香港電影傳遞向世界。”在楊春江看來,屬於那代人的使命已然完成,而維持香港作為世界文化樞紐位置,將富有香港特色文化的獅劇文化融入現代化想像併發揚光大的重任,理應由這代人接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