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1月30日電 題: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造福桑梓的香港霍英東家族
中新社記者 李焯龍
“家父(霍英東)對改革開放最大的貢獻就是用行動、用事實讓人們看到改革開放是正確的,是可以實行並且取得成功的。”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的二兒子霍震寰近日在香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總結父親在改革開放中做出的傑出貢獻。
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中央決定表彰一批為改革開放作出傑出貢獻的個人。在近日公示的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擬表彰對象中,有“愛國商人”稱號的霍英東榜上有名,是4位入選的香港知名人士之一。
霍震寰說:“改革開放前,父親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已經常回內地,看到工廠沒人開工、農田沒人耕作,就很擔憂國家的經濟發展,早已懷著為國家做一些實事的願望。直至國家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父親認為報效祖國的機會來了,開始著手籌劃到內地投資,成為了最早到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家之一。”
打造改革開放最早期標桿
作為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在改革開放初期,霍震寰常常跟隨父親,與港澳賢達和海外僑領一起,到內地探索改革開放的道路。
1979年,霍震寰見證了父親到廣東中山,參與投資興建內地第一家合資賓館——中山溫泉賓館。賓館從設計、建設到竣工開業,僅用了約1年時間。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特別稱贊中山溫泉賓館:“霍英東先生、何鴻燊先生1979年建的中山溫泉賓館開業後,我去參觀過,無論是硬件設備還是軟件服務,都是當時內地招待所無法相比的。”
霍震寰回憶,中山溫泉賓館成功,讓人們看到改革開放由理想變為現實,很多過去認為不能做、不敢做的事原來都是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得很成功。父親付出極大精力為改革開放打響頭炮,成為改革開放最早期的標桿。
除了發展旅遊事業,霍英東還積極投身內地經濟建設,先後投資或捐贈了番禺大石大橋、洛溪大橋、沙灣大橋和廣珠公路上的4座大橋等多個重大項目。更具意義的是,霍英東提出大膽創新的建議,在廣珠公路4座大橋推行收費還貸、“以路養路”,“以橋養橋”的市場化營運模式,使中國的橋樑建設走向市場化、產業化。
不遺餘力支持國家體育事業
熱愛體育運動的霍英東,對國家的體育事業一直不遺餘力地支持,而熟悉西方文化的長子霍震霆亦在父親身邊,幫助父親,積極推動中國重返足球、羽毛球、自行車等體育項目國際組織。
1984年10月,霍英東宣佈捐贈1億港元設立“霍英東體育基金”。也就是從這年開始,基金多次為在奧運會取得獎牌的中國運動員頒發獎金。霍英東還出資在內地不同地方建設體育館,對各項體育比賽和活動進行資助獎勵。
自上世紀70年代,從中國陸續恢復在國際體育組織的合法席位、重返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奧委會)的大家庭,到北京申辦2000年和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霍英東與霍震霆父子二人在台前幕後均做了大量工作。
2001年7月,霍震霆接父親之棒親赴俄羅斯莫斯科見證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偉大時刻。霍震霆憶述,當國際奧委會宣佈北京成功獲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後,他第一時間打電話向父親報喜,“他(霍英東)在電話的另一端連說三聲‘很好’”,霍英東心情非常激動。
霍震寰也告訴記者,“父親曾和我說,捐贈體育項目,並非僅僅因為他喜歡體育運動,而是基於體育運動對於國家進步、民族興盛的重要作用。”
薪火相傳發展南沙
1985年,63歲的霍英東再將目光投向荒蕪偏僻的廣州南沙,修路、建橋、打造碼頭港口,並開山填海,以建設現代化新城、促進粵港合作為目標。
在霍英東眼裡,南沙是一顆待發光芒的珍珠。南沙地理位置優越,是珠三角以西的城市與香港及海外聯系的理想樞紐。
霍英東家族在南沙開發了20多年,興建了商業中心和各種吸引遊客的設施,以及一系列生活社區配套設施如學校、醫院、診所等,為該區帶來生機和活力。
“建設南沙,是我們家族薪火相傳的志業,我們一定要發揮南沙的最大作用。”霍震寰強調,下一步,希望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南沙的作用。
這位現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利用南沙自貿區,依託客運港口岸優勢,打造“粵港澳創新創業試驗園”先行先試,並設“境內關外”試點,方便香港現代服務業人才落戶南沙。
薪火相傳、不忘初心。作為霍英東家族的第三代傳人,霍啟剛也正跟隨爺爺與父親霍震霆的步伐,繼續促進香港體育的發展,並加強國家與香港的體育聯系。在新時代改革開放中,他特別關注香港青年的發展,鼓勵香港青年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思考未來,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在霍啟剛的辦公室裡,一直掛著鄧小平和霍英東握手的照片。他說:這張照片攝於1977年,爺爺一直珍藏著,“爺爺一生都很敬佩鄧小平先生,生前時常對我們說,改革開放的道路是振興中華的道路,是正確的、寬敞的,我們要一直沿著這條光明的道路向前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