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2月7日電 據中新社報導,“香港在人才、稅制、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優勢,可以幫助內地企業更方便地‘走出去’;同時也希望吸引更多外國企業投資香港及拓展內地市場。”香港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鄧智良近日在香港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改革開放40年來,香港依靠穩健的金融系統、全面開放的自由貿易市場以及低稅率等多方面優勢,成為內地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理想雙向開放服務平台。
中央政策支持,是雙向開放服務平台的重要保障。中央人民政府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03年6月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不僅為香港本地公司、外商及個人投資者進入內地提供商機,也為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優勢進入國際市場創造條件。
近年來,“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陸續推出,促進了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兼內地業務發展主管毛志榮也表示,香港是內地企業境外上市的首選地,未來仍將在連接內地與世界方面發揮獨特作用。
營商環境良好,是雙向開放服務平台的重要基礎。香港已連續24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今年4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進一步調整稅制,將企業首200萬港元的利得稅稅率從16.5%降至8.25%。
香港投資推廣署近日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在香港設立分公司或地區總部的內地和海外企業已達8700家,比去年全年多約500家。其中,來自內地的企業增幅超過10%,增幅最大。
鄧智良稱,目前到香港投資的內地企業多來自上海、廣州、深圳等沿海城市,中西部城市還不多。投資推廣署計劃向中西部投放更多資源,也歡迎當地商會、商務廳組織更多企業來港考察。
基建設施一流,是雙向開放服務平台的重要支撐。作為國際航運中心,香港國際機場有超過120家航空公司連接全球220個航點,包括50個內地城市,每天提供逾1100個航班。截至今年9月,香港機場客運量、貨運量及飛機起降量同比分別上昇4%、3.3%和2.5%。
香港機場管理局機場運行副總監張李佳蕙介紹,為滿足運量持續增長的需求,香港機場第三跑道系統已於2016年開工,預計2024年完工後,機場年客運量和年貨運量將分別增至1億人次和900萬噸。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的通車,進一步加強了香港與內地的聯系。香港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表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後,香港連入內地高鐵網絡,打通了香港的“經脈”。港珠澳大橋也將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通,為香港金融、貿易、旅遊等帶來更大發展空間。
互惠互利發展,是雙向開放服務平台的重要動力。鄧智良認為,持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服務平台,有助推動香港經濟發展、增加優質就業,對香港長遠發展很有好處。
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葉澤恩介紹,在助力內地企業“引進來”和“走出去”方面,自2011年以來,貿發局舉辦了超過100項有關內地企業投資海外的考察及對接活動。
展望未來,葉澤恩等官員表示,香港要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機遇,與內地建立更緊密合作關係。
葉澤恩說,要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推動香港專業服務等在粵港澳大灣區發揮優勢,繼續做好內地“引進來”和“走出去”平台,實現互利互惠,共同發展。(記者 陳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