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12月10日電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中美兩國貿易戰雖然達成“停火”九十日的共識,無奈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被捕事件,再次泛起波瀾。《星島日報》認為,美國政府針對中國崛起,已全方位施壓,不但在貿易逆差上做文章,更在保護知識產權、打擊一帶一路,以至防範中國在信息科技滲透等不同範疇上出招。香港面對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角力,經濟勢帶來強大震盪,雖然“人微言輕”,但仍可在政商方面多做游說工夫以求自保。
美頻出招保霸主地位
中國晉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美國必然對中國威脅感到不安,中國威脅論近年在歐美亦成為主流看法。回看歷史,美國絕對不會容許其他國家,在政治及經濟上挑戰其霸主地位,一九八五年美國跟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簽訂《廣場協議》,逼使他們貨幣兌美元升值,以解決美國龐大貿易赤字,便是不欲日本及德國經濟壯大挑戰美國。今番美國利用貿赤問題向中國開火,又多番聯同夥伴國抗拒華為在當地發展電訊業,只是故技重施,要鞏固其霸主地位。
美國長久享受美元作為各國貿易及外匯儲備主要貨幣的好處,好像二○○八年的金融海嘯,禍源在美國,大量金融機構瀕倒閉,但美國政府可以利用印銀紙方式推行量化寬鬆救經濟,不用擔憂美元貶值的問題,若在同樣情況放諸他國,經濟早已崩潰,政府亦要倒台。中國經濟起飛,近年提出人民幣國際化,對美國來說是一根刺,尤其中國部署爭取石油及大宗商品的訂價權,繼而促進以人民幣作為有關貿易的結算貨幣,更觸動美國根本利益,華府當然要全力壓制中國崛起及人民幣國際化。因此,扭轉貿易赤字、阻止高科技滲透、知識產權保護,以至打擊一帶一路及中國製造業二○二五的計畫,歸根究柢都是要壓制中國經濟發展及人民幣強大。
為香港利益積極游說
中美貿易就算今次能在三個月內達成協議,避免相互開徵關稅,未來仍會在多方面較勁,香港政商界不能因為兩國談判有曙光而坐享其成,應更主動出擊,就香港利益向美國政商界游說,尤其要向美國商界帶出重要訊息,就是香港長久以來都是外商投資中國的踏腳石,亦是中國資金外流的接駁台,且本地具有國際水平的法制、會計及通訊設備,保持香港在中美貿易之間的橋梁角色,對美國有百利而無一害。
香港在協助游說美國商界上有一定優勢,因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實行資本主義,在制度上較實行社會主義的中國,更易為美國人接受。此外,香港長久是外商集中地,有不同的外國商會組織,這些商會尤其是美國商會,因為同氣連枝,在協助游說美國商界保持香港現有地位及免受中美較勁影響,具有戰略價值。所謂“防患未然”,在美國未針對香港出招前,香港政商界要“先下手為強”,讓美國各界確切了解,保持香港在經貿地位及作用上,符合美國的利益,不要誤判形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