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5月26日香港報章社評

时间:2017-05-26

  香港新聞網5月26日電 港珠澳大橋測試報告涉嫌造假,令人關注大橋安全。

  《星島日報》社評指,港珠澳大橋石屎測試樣本疑遭掉包,捲起“豆腐渣工程”疑雲。當局事後初步測試未見大橋安全有毛病,拆卸重建的噩夢不致成真,但是無論日後須否斥巨資進行額外修補工程,香港的工程監管聲譽已經蒙污,更須堵塞監察機制的漏洞。

  繼下調中國內地主權信用評級之後,穆迪再將香港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一級。

  《香港商報》社評指,正如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正是由於評級機構給予次貸產品的虛高評級,才引發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事實上,就在去年3月,穆迪和標普就曾降低中國和香港的信用展望至“負面”;但隨後的經濟走勢,已經明白無誤地證明了上述評級機構的判斷錯誤。顯然,評級機構一而再、再而三的誤判,已逐漸透支了其市場公信力。昨日,人民幣在岸及離岸價格雙雙急漲,創下近期新高;內地A股及港股市場亦雙雙收漲。足見穆迪降低內地和香港信用評級的決定,未在市場掀起什麼波瀾。這正正說明,與其輕信“不靠譜”的評級機構,不如相信香港經濟的光明前景。

  立法會三讀通過《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草案》。

  《文匯報》社評指,社會各界提出不少變通的辦法,例如有政黨建議,利用生態價值較低的島嶼發展“先人島”,在這些“先人島”興建龕場阻力較小,只要做好交通配套,可迅速解決龕位供不應求的問題。有關建議值得當局認真思考、積極研究,不要聽聽就算。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只會令骨灰龕位不足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加重市民精神和財政的負擔,令市民身心受苦。當局應該有緊迫感,不可稍遇阻力就裹足不前,而應盡快與社會各界充分溝通、尋求共識,同時雷厲風行,加快增建骨灰龕場,切實回應市民渴求妥善安放先人骨灰的殷切期望。(完)

  • 上一篇:香港“佔中”9男女案 法官拒押後審訊
  • 下一篇:藥明生物下周招股集40億 建泉暗盤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