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12月18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18日公佈,每月全港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由10月份的2.2%進一步下降至11月的0.8%,顯示監察地區內白紋伊蚊滋生的情況並不普遍。
食環署透露,11月在57個監察地區中,26個地區錄得正指數,介乎0.7%至6.3%,最高為馬鞍山。至於各主要口岸的每月白紋伊蚊誘蚊產卵器指數,也由10月份的0.2%下降至11月份的0.04%。
據了解,白紋伊蚊是傳播登革熱的病媒,也可傳播寨卡病毒。香港今年至今錄得29宗本地登革熱個案,而鄰近地區登革熱的活躍程度亦處於高水平;加上蚊子在冬季仍會繁殖和活動,因此食環署發言人提醒巿民不可鬆懈,必須持續做好防蚊及滅蚊工作。
發言人還表示,白紋伊蚊能在細小的水體中滋生,市民應做好家居防蚊及滅蚊措施,包括視察家居及附近環境、徹底清除可供蚊子滋生的地方、每周擦洗花瓶和花盆墊碟最少一次等。他也建議物業管理公司應經常保持溝渠暢通及填平地面的坑洞,以防積水,除去可能積聚的蚊卵。
此外,食環署已於2017年5月成立4組防治蟲鼠視察小組,加強巡查建築地盤及針對蚊子滋生地採取執法行動。截至2018年12月9日,食環署根據《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就有關處所內發現蚊子滋生共提出203宗檢控,包括194宗涉及建築地盤及9宗涉及其他處所的個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