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6月5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20年前,洪丕正記得他是在渣打香港的企業銀行部門供職,擔任交易銀行業務主管。屢次升遷之後,現時已是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地區行政總裁。回顧香港20年來在金融領域取得之成就,他坦言“估唔到”,又說如能把握內地市場開放所帶來的機遇,未來20年,香港“仍會是大中華及北亞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龍頭”。
回歸頭十年,香港先後經歷亞洲金融風暴、SARS疫症和金融海嘯的衝擊,撇除這些“特殊環境”不計,洪丕正坦言,內地市場在最近十年的開放速度和幅度,令人“發夢都估唔到”;內地持續開放資本市場,而且開放的渠道越來越多,例如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CIBM(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等,開放程度也越來越闊。
內地改革 港獲益良多
在內地改革開放過程中,香港有幸參與其中,部分渠道更是香港“得天獨厚”,自然獲益良多。洪丕正表示,大中華及北亞(Greater China & North Asia,簡稱GCNA)地區在這20年期間發展迅速,以其貿易和GDP為例,GCNA地區佔全球整體貿易和GDP的比例,由不足10%大幅攀升至25%,而香港正正是GCNA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
洪丕正所說的GCNA地區,是以渣打銀行的業務區域來劃分,涵蓋中國內地、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韓國和日本這五個經濟體。這五個市場之間的經貿關系緊密,相互往來的進出口、投資活動頻繁。由於中國的經濟總量龐大,他謂區內的經濟龍頭是內地,而金融中心龍頭則是香港。
渣打銀行在香港扎根150多年,渣打香港的發展,也是香港發展歷程的縮影。以渣打集團(02888)的業務表現為例,在2016年,香港區的稅前盈利為11.11億美元,佔GCNA地區(13.4億美元)的比例幾近83%,遠遠超出中國內地市場(1.08億美元)的8%。洪丕正解釋,雖然不少業務機會源自內地的中資機構,惟實際業務是在本港市場執行或落實,以致香港區的利潤貢獻遠高於內地,這正正是金融中心的特色之一。
回顧過去20年的發展,盡管香港取得長足進展,洪丕正認為“絕對有空間做得更好,因為沒有完全把握好發展機遇”;香港未能完全洞悉當中潛在的商機是如此巨大,以致未能團結一致、盡全力爭取商機,當中有部分精力,也在內耗中被磨蝕。
龐大商機“有排做”
逝者如斯,來者仍可追。“個人意見:如果做得好,再過20年,香港仍會是區內的金融中心龍頭。”洪丕正續說,人民幣國際化、“一帶一路”倡議、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等等,這一連串機遇在他看來無不蘊藏龐大商機,“有排做!”
至於如何把握眼前大好的發展機遇,他語重心長說:“up to 我哋,up to我哋”,意即全靠香港人本身。身為金融機構從業員,他自覺有責任貢獻一己之力,指出發展方向所在;不過若要把握機遇,仍需整體香港人一齊努力。有些機遇,他說,是很多人“恨都恨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