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文匯報:以換地解發展難題做法值得借鏡

时间:2017-06-16

  香港新聞網6月16日電 特區政府計劃向沙羅洞發展有限公司批出大埔船灣已修復堆填區一幅土地,換取發展公司同時交還沙羅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所屬私人土地,以長遠保育沙羅洞。《文匯報》認為,雖然政府強調這只是一個特殊的個案,不過,這種以創新思維解決發展與保育矛盾的做法,可以為解決香港眾多發展難題提供借鏡。

  特首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出了用船灣堆填區地皮,換取沙羅洞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這個具創新性的建議,日前獲得了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原則上同意。環境局表示,沙羅洞地帶具高生態價值,極需積極保育管理,以防止惡化和遭受破壞。該處可作長遠和持續管理,供公眾享用。政府提出換地建議,是對自然保育的明確承擔和重要倡議。香港多個環保團體也支持政府的做法,認為可以盡快進行保育,實現環境保護目標,期待有關計劃能夠盡早落實,以保護香港的生態環境系統。

  政府為了落實某一個施政目標,用另外一個地區面積大致相同或價值相近土地,來換取所需要的私人土地,這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是常見的做法。在香港歷史上也有不少先例,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房屋和基建需求殷切,政府提出在新界發展多個新市鎮的計劃,需要大量新界土地,但不少土地是由私人擁有。為減低現金支出和減少所遇到的阻力,政府採取了較為靈活的做法,提出以換地權益書來換取私人手上的土地,令到有關規劃能夠如期落實。不過,後來出於種種考慮,換地權益書政策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停止,之後政府又較少運用換地的做法。

  其實,為了環保等公眾利益,政府多一些運用富創意和變通的方式是很有價值的。例如以地換地,可以讓保育地上的業主願意放棄現有土地,換回在同區或另外一個地區的地塊,減少環保團體與原地業主的矛盾,讓環保的目標盡早實現,這是一個雙贏和保持社會和諧的做法,值得推廣到其他領域。比如在市區內要保育一些屬於古蹟的私人物業,也可以考慮用類似的方法解決。有社會人士還建議,過往換地發展新界地區的好處立竿見影,政府可進一步研究並提出一種配合時代的換地模式,例如改良換地權益書的補地價機制、換地方法和年限等技術細節,解決香港當下面對的地荒,相信這種方法會比填海更經濟、更快捷,對自然環境影響更少。

  當然,香港土地資源非常珍貴且價值高昂,換地問題也較為敏感,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政府在進行相關操作時,要按照市場價值規律進行,盡量提高透明度,保持公正持平,避免外界產生利益輸送或官商勾結的誤解。(完)

  • 上一篇:大公報:美國急步收水 資產泡沫恐爆
  • 下一篇:6月16日香港報章社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