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6月19日電 全球資產價格升值狂潮,可能接近尾聲,香港樓市也不例外。
《大公報》社評指,今年上半年二手樓價累積升達一成,遠遠跑在經濟前頭,一手樓盤暢銷因由是發展商向買家提供一按及二按,結果大批承受樓市逆轉向下能力不足的買家勉強“上車”,潛在違約斷供風險不低。目前按揭貸款風險與回報不成比例,銀行開始對物業估價不足,有落雨收遮的意味。全球利率回升,除了資產價格危危乎之外,實體經濟也面臨重大考驗。繼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發出金融危機風險警示後,商品大王羅傑斯也直言當前資產估值高昂復加巨額債務,環球經濟比零八年更加脆弱,下一場金融危機將是他生平見過最大的。
政府檢視未來醫療人手,督導委員會報告推算醫生人手短缺情況未來持續。
《頭條日報》社評指,近年港人對優質醫療服務需求大增,鄰近地區病人亦來港求醫,私院“其門如市”,積極擴充,不斷向公院醫護挖角,令公院醫護人手嚴重短缺,雖然兩所大學已增加醫生學額,專上學院亦開辦更多護士課程,但港大的評估仍預計未來醫護人手持續短缺。有醫生組織質疑推測的可信性,又恐怕當局趁機提出引入更多海外醫生,當中有維護本身專業的考慮,也不排除保護主義。隨著人口老化,對醫療以至相關輔助服務的需求,大趨勢是有增無減,而培訓人力需時,引入外援又惹爭議,政府必須定出未來服務的標準,精算各類專才的人力需求,早作部署,不要“諱疾忌醫”,才能維持良好的醫療體制。
上周港交所就是否設立容許非同權股票的創新板諮詢市場。
《星島日報》社評指,若引入非同權股,在保障投資者上,還須特別留意,因為香港不同美國,沒有集體訴訟權,小股東維權較難,因此要求公司更詳盡披露資料,以及對公司違規行為施以更嚴厲罰則,都應一併考慮,以免非同權股變為另一個魚肉小股東的刀俎。在落實推行非同權股時,監管機構、市場人士應詳細研究,如何令投資者詳悉其所投資股份設有非同權股,一旦權益被公司及管理層違規行為損害時,投資者如何投訴。至於監管機構,要加強執法,證監及港交所稍後會推出上市審批改革諮詢文件,可在審批上市時加強監管及審批工作,以防心存不軌者魚目混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