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張曉明:確保“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

时间:2017-06-21

  香港新聞網6月2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一國兩制”實踐基本成功,但在實踐過程中不免會出現新情況、新挑戰和新問題,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指出,要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關鍵是要根據國家主席習近平講的,要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香港與國家的關係,做到三個“有機結合”。他並以三句說話概括:保持定力、客觀分析、妥為應對各種新挑戰。

  《人民日報》昨日刊出了張曉明的專訪。他指出,香港回歸祖國後,“一國兩制”全面付諸實施,成為一種嶄新的政治實踐,也成為中央管治地方行政區域的一種嶄新的管治模式,這種政治實踐和管治模式已被事實證明是成功的,“香港回歸後,原來人們擔心變的都沒有變,而變了的大都是應該變的和大家希望變的。”

  保持長期繁榮 最佳制度安排

  他從6個方面說明“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包括中央政府對港實行有效管治、香港持續繁榮穩定、港人真正實現當家作主、原有制度特色及意識形態延續不變等,證明了“一國兩制”不僅是解決歷史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的最佳制度安排。

  張曉明指出,香港有天時、地利,本來可以發展得更快、更好,但是由於人為的原因,特別是“泛政治化”的影響,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香港的發展進程。

  這不僅反映在行政立法關係緊張上,也表現在街頭運動激進上。這樣做的結果不僅導致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這樣的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立法一再拖延,也使得特區政府很難集中精力解決經濟民生問題。這一點值得香港社會各界深思。

  要有戰略自信制度自信

  香港“一國兩制”實踐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應如何看待?張曉明以三句說話概括:

  第一是“保持定力”。他指出,“一國兩制”作為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在探索前進的過程中不斷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是十分正常的,但絕不能因此便心浮氣躁,甚至對“一國兩制”方針產生懷疑動搖,“對於國家的發展及其對香港產生的積極影響,我們充滿戰略自信;對於‘一國兩制’,我們也要有制度自信。”

  客觀分析新情況新問題

  第二是“客觀分析”。張曉明分析,香港這幾年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的原因很複雜,從香港的社會狀況、歷史原因和國際環境影響等因素看,香港出現某些現象和問題是必然的,同時也與兩個階段性因素相關聯:

  一是香港社會內部矛盾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特別是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利益格局固化,高房價、高租金等政策推高了營商和創業成本,抑制了經濟發展活力,貧富懸殊加劇,住房困難,年輕人向上流動通道變窄等,導致社會不滿情緒有所積聚。

  二是香港近幾年面對特首普選方案等爭議性很大的政治法律問題,且必須作出處理,由此必然引發不同政治力量的激烈較量,加劇了社會政治對抗氣氛。

  遏止違反“一國兩制”方針

  第三是“妥為應對”。張曉明強調,對那些嚴重違反“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基本法、挑戰中央的原則底線、從根本上損害香港居民整體利益的現象和問題,必須依法規管,及時糾偏,堅決遏止。同時,要按照法治思維,善於立規矩,通過對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的應對處理形成制度成果。

  張曉明指出,家和萬事興,“我們很高興地看到,目前香港社會各界人士普遍厭倦政治爭拗,希望集中精力務實解決經濟民生問題,這種主流民意越強大,香港保持良好營商環境、加快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就越有保障。”

  • 上一篇:6月21日香港報章社評
  • 下一篇:香港發展局擬修例 工廈作住宅刑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