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6月22日電 題:學升旗、練軍姿、談電影:駐香港部隊與香港青少年的“迷彩友誼”
中新社記者 盧哲
“齊步走……一!二!三!四!”六月的一個星期天,香港金紫荊廣場前,一列青少年旗手護衛著國旗,一步步邁向升旗台。與平常所見的香港其他制服團隊“英式”走法不同,這列旗手的號令用的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連呼號都與解放軍戰士一樣,拉平了調子。
香港青年葉建明是當天的升旗手,穿著白色制服的他臉龐黝黑,汗珠滴在睫毛上也毫不在意,他護衛著國旗,心裡默念“骨盆鎖緊,提胯吊腿,腳腕繃直”……
在兩個星期前,葉建明才與他所在的“香港升旗隊總會”的成員們,又一次進入駐香港部隊軍營,跟儀仗隊的戰士學習升旗儀式的要領。
成立於2002年7月1日的香港升旗隊總會,現有活躍會員三千人,分為成人青年組與學生組。總會成立是為了滿足回歸後學校學習升旗禮的需要,最初祗有8名正式成員,分別是不同學校的教師。這8人按照《國旗法》和1984年國家教育部關於中小學升掛國旗的規定等相關法規研究升旗禮儀,並找到專業人員負責教授。
香港升旗隊總會總監許振隆對中新社記者介紹,在2014年,升旗隊總會與駐香港部隊取得聯系,開始邀請駐軍派代表出席升旗隊檢閱禮,展示駐軍的風采,並提出希望駐軍能為升旗禮提供培訓。
“很感謝駐軍,每次都接受我們的邀請,也滿足我們的要求,安排我們到軍營接受兩天左右的短期訓練。”許振隆說,從培訓中感受到了駐軍對青少年的關愛,也非常欣賞戰士靈活變通、用心周到的培訓方式。
駐軍儀仗隊隊員高大凡是為升旗隊培訓的“班長”之一,他每年負責為香港幾個青年團隊培訓。因為升旗隊總會的學員年齡跨度很大,從六十歲的教師到十歲的小學生都有,高大凡就與戰友們設計了不同的培訓方式,“除了儀仗隊的基礎知識,也提供一些表演給小朋友,讓他們模仿、領悟。”
葉建明還記得自己2016年5月第一次進入軍營培訓時的驚訝。“哇,他們真的很厲害。五月那麼熱,我們訓練30分鐘就要休息,那些戰士完全不用。他們對細節要求高,訓練很努力,很值得我學習。”
實際上,除了升旗隊的年輕人,高大凡也從2012年開始,擔任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和大學生軍事生活體驗營的教官。
高大凡說,香港學生在軍營的生活雖然祗是短短15天,“但他們融入了很多感情,從什麼都不懂,到學會穿衣戴帽、瞭解營區、完成操練、到匯報表演……我覺得香港學生能吃苦,上進心和團結意識都很強。”
經歷過夏令營的孩子對營區都有很深的感情,每年軍營開放日,都會有曾經的學生特意回來探望高大凡,“他們每次見我們,都說,班長我們想你了,你想我們沒有?”“80後”高大凡露出憨厚的笑容說,“他們回來,男同學我們一般都會擁抱,女同學就敬個禮。他們看到我們曬黑了,也會問我們最近訓練累不累。我們就問問他們學習情況。”
而對於年紀相仿的葉建明來說,儀仗隊的班長們更像是朋友。“訓練以外,我和班長們也很談得來。”葉建明笑,“聊電影啊,他們的家鄉啊,告訴他們香港好吃好玩的地方啊……年輕人嘛,肯定會談吃和玩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