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內地公益行:在湖南鄉村建圖書館的香港校長

时间:2017-06-26

  中新社香港6月25日電 題:內地公益行:在湖南鄉村建圖書館的香港校長

  中新社記者 趙燕怡

  “單單捐錢、建校舍等是不足够的,我想嘗試改變內地農村的教學素質,令學生能够憑自己走出農村,真正改善生活水平。”在內地從事公益行動逾十年的香港教育工作者梁偉明如是描述自己的願景。

  他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自己與教育的結緣是在20年前。那是香港回歸祖國的1997年,他進入香港新會商會小學成為一名老師,並於一年多後成為校長。

  彼時,新會商會小學錄取了大量由鄉鎮走到香港的內地新移民學童。梁偉明因材施教,除了按學生能力安排課後英文補習,更會在周末帶學生遊歷認識香港。“我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帶他們融入香港社會。我想這就是身為老師應該做的事。”

  梁偉明認為,香港的回歸,除了促進了國家的統一,香港更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回饋祖國,幫助國家進步。

  無論回歸前後,懷揣與梁偉明同樣想法的港人對內地的發展和同胞的支援從未間斷:從華東水災到汶川地震的慷慨解囊,從普通年輕義工到在內地捐資助學、及至“逸夫樓”遍佈全國的傳媒大亨邵逸夫先生,港人回饋內地的公益善行不勝枚舉。

  梁偉明認為,近10年來,港人對內地的資助,已由10年前單一的硬件資助,轉變成現在軟硬件兼備的持續性資助。“10年前以建校為主的公益組織,現在轉而為加強培訓當地教學人員及公益慈善機構的管理知識與文化。”

  梁偉明以自己熟悉的教育界為例解釋這種發展趨勢,而這也是他進入內地開展公益的發展方向。

  2007年,梁偉明原本祗是在湖南順路探訪一所鄉村小學,孰料親眼所見卻讓自己內心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校舍破落、黑板殘舊、書桌上都是洞;孩子們赤腳在教室裡跑來跑去,上課祗是老師朗讀課文,孩子一邊抄寫,完全沒有生氣;雖然有圖書櫃,但卻長期鎖起來……”

  梁偉明當即覺得,自己應該嘗試改變這一切。離開前,他跟校長留話:“我會再回來的。”

  兩個月後,他拿著4萬元人民幣、一張圖書列表、書櫃與桌椅回到那所小學,開始興建圖書館,並為學生們安排了每天30分鐘的閱讀時間。然而,當9個月後檢討成效時,大家卻發現並不理想。

  原來,教師們未能接納梁偉明的觀點,認為額外的閱讀非但不能幫助孩童的學業,且閱讀引導還加重了教師的負荷。

  為了改變教師的認識,梁偉明旋即與鄉教育局溝通合作,將計劃變為學校常規教育工作。其後,他更親身去到當時合作的10所小學,親自與同學上課一周時間,由拿繪本圖書的姿勢、講故事的提問技巧到訓練同學進行小組討論,巨細無遺地向老師示範。

  不久後,學生們的能力和成績因為閱讀而有了顯著的提高。從2008年成立“閱讀‧夢飛翔”文化關懷慈善基金至今,梁偉明已在湖南14個縣興建共323所圖書館,眾多孩童從中受益。

  “早前,我收到一封小學生寄來的電郵,告訴我她最快樂和難忘的童年時光,就是她六年級時,學校開了閱讀夢飛翔的圖書館,她第一次閱讀《白雪公主》。她告訴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像《80天環遊世界》的主人公一樣,到世界不同地方看看。”

  梁偉明說,讓他最感動的,是學生真正能從閱讀中尋夢。為此,他一輩子也不會放下這個工作。(完)

  • 上一篇:6月26日香港頭條新聞
  • 下一篇:梁振英冀勞資雙方支持逐步取消強積金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