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6月28日電 題:兩地婚姻20年:由“港男北娶”到“港女北嫁”
香港中通社記者 筆燕
“我去年才介紹了一位只有24歲的香港女孩子Chole跟一位上海的‘富二代’年輕人認識,那時候她剛在美國完成學業。半年後,他們就結婚了。”
由“港男北娶”,到“港女北嫁”,創立於1997年的“聚緣坊婚姻介紹所”創辦人鄭莉莉見證了香港與內地20年來跨境婚姻的不少有趣變化。
鄭莉莉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Chole與那位上海“富二代”結婚後就到了上海生活,因為香港和上海的經濟水平和生活環境相近,所以她很快就能適應當地生活,更在當地參加不同的興趣班,以擴展生活圈子。
回歸20年,香港與內地的交往頻繁,造就了不少跨境婚姻。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對記者表示,隨著香港回歸、內地急速發展及2003年實施“自由行”後,兩地關係愈趨緊密,包括就業、升學,因此年輕化的跨境婚姻是大勢所趨,是自然而然的事。
20年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兩地婚姻不再限於“港男北娶”,“港女北嫁”現是新趨勢。根據特區政府的統計,2015年與1996年相比,雖然兩地婚姻總數量有所減少,但新娘是港人的婚姻佔當年兩地婚姻總數的比例,由1996年的6.9%增至2015年的30.6%。
數據顯示,在1986年,每20對跨境新人,只有一對的新娘為香港女性;至10年前,每5對則有1名香港女性;到2015年,更發展到每3對便有一名香港女性。
近5年來,鄭莉莉創辦的婚姻介紹所處理香港與內地跨境配對的個案急速上升,佔整體生意額逾3成。她直言,隨著回歸,香港女性到內地工作的機會愈來愈多,與內地男性接觸也愈來愈頻密,“不得不承認,香港女多男少,港女在內地發展,更容易認識異性及結婚對象。”
根據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港男娶內地女子人數明顯減少,由1996年約2.4萬人減至約1.6萬人,但港女嫁內地男子則由1996年的1821人升至7136人。鄭莉莉相信,未來“港女北嫁”的數字仍會持續上升。
回歸前,香港和內地無論是在經濟發展還是生活水平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嫁到香港或娶港女為妻,就等於“攀上了高枝”。鄭莉莉坦言,在這20年間,隨著內地的發展,教育水平與生活水準都比以前大大提高,跨境婚姻的擇偶條件也發生變化。
數年前,鄭莉莉就撮合了香港律師Thomas與一位四川女子,他們認識半年後便結婚,現時育有一子一女。鄭莉莉指,那位女子在四川有工作、有住屋,並沒有來到香港定居,而一對子女也留在四川生活。現在,Thomas每星期都會到四川一家團聚。
葉兆輝表示,經歷20年,兩地跨境婚姻已由當年常見的“老夫少妻”現像,發展成今天再正常不過的男歡女愛。“現時近7成持單程證來港的內地女性都有中學或以上學歷,不再是當年教育水平低的農村女孩,期望到香港取居港權的故事了。”
葉兆輝相信,隨著內地經濟發展,教育、文化水平不斷提高,以至高鐵等基建設施的落成,香港與內地的交往將會愈來愈頻密,兩地的經濟與教育水平也會愈來愈靠近,“未來,兩地跨境婚姻會是平常不過的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