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6月28日電 據中新社報道,題:與特區共成長 弱冠之年有祝願――訪1997年7月1日出生的香港女生伍晞樂
作者 陳詠姿
1997年是香港值得紀念的年份。那一年,共有59250位嬰兒在港出生,其中120多位是在回歸日呱呱落地,伍晞樂便是其中之一。
“1997年7月1日是個特別的日子,從那天起,香港回歸祖國,不再被英國殖民統治。”已是大學生的伍晞樂將自己的生日形容為一個特別的時代符號。“我爸爸媽媽都覺得很意外,因為預產期是7月中旬,但我媽媽在‘七一’早上已經陣痛。”伍晞樂在當天下午三點多出生,成了“回歸寶寶”。
2007年的慶生令伍晞樂記憶猶新:“那一年我十歲,小學四年級,還記得當時與其他‘回歸寶寶’一起,受邀到禮賓府慶祝生日,還拍了合照。”
“我覺得1997年出世的,所經歷的都比較特別。”她舉例說,幼兒園畢業遇上SARS(非典型肺炎)疫情,小學畢業遇上豬流感,準備應考文憑試又遇上社會紛爭。
香港的教育制度比較重視學業成績,望子成龍的社會氛圍十分濃郁。伍晞樂曾獲得東區學校模範生獎,體育成績也相當不錯。“我喜歡打籃球、跑步,在學界的跨欄比賽中也得過獎。”
然而伍晞樂認為,“成績表祗是一張紙,分數也祗是紙上的數字,並不代表待人處事的態度”,她說,一個人的能力更應取決在做事時能否靈活變通,是否懂得其它生活技能及基本常識。
文憑試過後,自認性格外向、喜歡與人相處的伍晞樂,選擇了香港理工大學職業治療學系。轉眼,她即將上大三。
“職業治療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專業,它從一個整體的視野、透過仔細觀察患者的需要,幫助患者回到工作崗位和原本的生活,這會很有成功感。”正在醫院實習的她說,希望自己將來能更勤力和主動,獲得更多經驗,保留那份初衷。
20歲這一年,伍晞樂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到東歐當義工,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希望不再當井底之蛙。“今年7月7日會到羅馬尼亞,服務當地人,這是個比較大的挑戰,希望20歲的我能更加獨立和成熟,不斷纍積經驗,也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
在見識世界的同時,伍晞樂也盼望到內地好好看看。“除了偶爾回內地祭祖,一直未有機會到內地探索一下。”她說,內地有不同的美食,自然景觀和世界級文化遺產多不勝數,“感覺很有趣,將來有機會都希望可以遊歷一下”。
對於同樣踏入“弱冠之年”的香港,伍晞樂個人覺得頭10年變化不大,近5年變化才增加。她祝願香港繼續進步,社會不再分裂,不同階層的人都能融洽相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