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7月4日電 因急性肝衰竭、在瑪麗醫院兩度換肝的43歲女病人鄧桂思,其病發可能涉及聯合醫院“開漏藥”。香港醫院管理局4日公佈有關事件的獨立調查報告,指這是不幸事件,認為醫生警覺度不足。
調查委員會主席、香港大學內科講座教授陳德茂表示,聯合醫院兩名涉事腎科醫生的電腦都有彈出相關提示視窗,指該病人為乙肝帶菌者;并且在填寫診症醫療紀錄時,都有寫上乙肝病歷。故他們肯定都知悉,病人鄧桂思是乙肝帶病毒者。陳德茂指,以往兩名涉事腎科醫生在處理其他同類病人的用藥時,都是恰當的。
調查認為,醫生警覺度不足導致事件,推斷因前線醫生同時有大量病人及臨牀工作,令他們習慣要盡快完成每名病人的診症,這種心態令前線人員作出決定時沒有充分考慮相關資料。
另外,委員會指出,醫院內部有溝通不足,同時員工對醫療事故的敏感度不足,人員傾向於依賴高級人員行動。委員會建議,醫管局應審視現時的管治模式,加強溝通。
據悉,鄧桂思於2016年到聯合醫院求診,醫生針對其腎病,處方會影響肝臟的高劑量類固醇,但未留意她是乙型肝炎帶菌者,令處方藥物時出現問題,其後鄧桂思出現肝衰竭。目前,鄧桂思仍留醫瑪麗醫院,情況危殆,需用人工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