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7月7日電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來港參加慶回歸活動,今日進入香港水域,並於8日和9日向市民開放。
《文匯報》社評指,遼寧艦是國家強盛進步最具代表性的象徵之一,香港近日掀起參觀遼寧艦的熱潮,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說明港人對國家強大崛起最有感觸,反映港人對國家民族最真切的情懷。香港市民愛國熱誠值得珍視,有關方面應酌情增加遼寧艦的開放場次,讓更多港人如願登艦。今後這類有利兩地人民融合的活動,更應多多舉辦,提升港人的國家民族意識,促進人心回歸。
挺自資學士課程"一舉三得"。
《頭條日報》社評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施政新風格的第一炮,推出“教育新資源”,首批涉三十六億元撥款申請,涵蓋中小幼特及大專教育,在中小幼特四個範疇,用於增加人手,改善教育環境,對提升教學質素,直接而有效,而在大專教育方面,提出向中學文憑試核心科目考獲“三三二二”、就讀指定院校自資學位及銜接學位課程的學生,提供每年三萬元的免入息審查資助,不單止支持學生持續求學,減少家長的負擔和憂慮,更有助私立大專院校增值和多元化發展,可說是一舉三得。
教會地產商攜手發財,政府有責任加強監管。
《明報》社評指,樓價愈飈愈高,運用手上地皮發展住宅,成了穩賺不賠生意。本地一些教會團體在事奉上帝之餘,對於物業發展這種世俗事務,似乎也頗感興趣,樂意伙拍地產商“我出地你出錢”興建住宅。最近恒隆地產向城規會申請,將沙田神召會一幅宗教設施用地,改劃為住宅用途,興建兩幢高廈,惹來不少爭議,不少民間人士均指出,根據政府規劃,有關土地應屬“休憩空間”。政府以極度寬鬆優惠條款向宗教團體批出土地,並不是為了幫他們與發展商攜手發財,城規會有責任以公眾利益為依歸,做好把關工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