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7月12日電 香港《文匯報》12日發表題為“加強與東盟聯繫合作 落實積極有為施政新風”的文章,全文如下: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在出席一個論壇時表示,香港有望很快達成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議,並將憑藉此優勢,積極參與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增進區域和國際夥伴的貿易投資往來,為環球經濟增長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這是香港特區政府貫徹積極有為的施政新風,為推動、促進香港經貿國際合作而設定的一個重要戰略方向。按照這個方向,香港能夠進一步增強作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樞紐的地位,既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值得香港商界大力支持、廣泛參與。
林鄭月娥昨天還透露,她將選擇東盟地區作為上任之後首次官方外訪目的地,以此體現特區政府對加強與東盟地區關係的重視。她希望香港與東盟自由貿易協議簽訂後,配合2010年成立的中國-東盟自貿區,以及2005年內地和香港簽訂的CEPA,成為促進香港和東盟國家貿易和投資的有效平台。這一戰略定位,對香港發揮特有優勢,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強化香港的區域經濟樞紐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東盟地區位於東南亞,是連接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戰略要衝,是世界海空運輸的交匯之地,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第一站。香港與東盟地區在歷史上一直有密切的關係,不少移居東南亞的華人,與香港保持密切的聯繫,部分人更來到香港定居,或利用香港作為內地與東南亞投資與貿易的中介地。近年來,有不少港商和借用香港為基地的台商、日商及其他外商,轉往東南亞投資生產,在越南、泰國、印尼投資的港商很多。加上香港成熟的經濟、法律制度,在很多產業尤其是金融、法律、會計等現代服務業方面的優勢,令香港經濟與多數東盟國家具有高度的互補性。因此,東盟多國都非常願意把香港作為企業融資、貿易和對外投資的平台。2016年香港對外貿易額前十位的國家和地區中,在東南亞的就佔了四個。這些獨特而廣泛的聯繫和優勢,成為香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國家戰略作出不可替代貢獻的有利條件。
要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條件,不能靠商家單打獨鬥,而需要特區政府在國家的支持下,以積極有為的姿態,運用前瞻性的戰略思維,與東盟國家協商溝通,為企業界和民間社會搭建起相關平台。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是最重要的步驟之一,這一步邁出去了,就能夠為香港商界全面參與提供良好的條件和基本保障。另據了解,林鄭月娥首次出訪,將包括新加坡。眾所周知,新加坡與香港,既是合作夥伴,也是競爭對手。近年來,新加坡在許多方面都全力以赴,趕超的勢頭較猛,由於種種原因,香港在科技創新等領域已經明顯處於下風,需要加倍努力,迎頭趕上。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香港也需要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議,全面加強與新加坡等東盟國家的合作,把競爭化為合作共贏,讓香港能夠從中釋放自身潛力和達至經濟轉型。
有專家指出,香港一方面要加快與東盟地區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步伐;另方面,也要在以下領域積極努力:首先,強化香港的金融優勢,提高資本效益,創新投融資機制,為與東盟地區的投資和相互貿易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融資便利; 其次,加強與內地企業合作,發揮專業服務優勢,共同開拓東盟地區市場和發展空間;還有,要強化與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人文交流,進一步促進民心相通。上述工作做好了,就能夠為香港未來加強與東南亞國家及地區的合作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