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7月14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有生物科技公司檢測市面三十種即溶咖啡,發現三分一未能通過毒性檢測,毒性水平較連鎖店咖啡高出一點八倍,部分樣本更被驗出咖啡含量,只佔總成分百分之五至九;其中即溶泡沫咖啡(Cappuccino)整體安全性最低,檢到多達十五種添加劑。公司相信太多添加劑是即溶咖啡的致毒源頭,提醒市民選購時要留意營養及成分標籤,盡量揀選較少糖分及添加劑的產品。
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其“轉基因鯖魚將魚”及“斑馬魚”胚胎毒性測試技術,今年五月從超級市場及網上平台採購了十一個品牌,共三十個暢銷即溶咖啡樣本,進行毒性檢測。
結果顯示,三十個樣本中,共十三個為品質卓越,有七個基本及格,餘下十個有待改善。在急性毒物測試中,發現即溶咖啡的毒性水平比連鎖店咖啡高達一點八倍;部分樣本被驗出咖啡含量只佔總成分百分之五至九,換言之產品逾九成成分為飲品添加劑,包括穩定劑、乳化劑、防凝結劑、調味劑等。
水中銀首席執行官杜偉樑指出,添加劑數量或是影響咖啡毒性的因素之一。他續指,即溶咖啡的成分標籤上,往往含大量又稱為“奶精”的植脂末,能增強咖啡的速溶性,注入水中能形成均勻的奶液狀,但實際上未必含牛奶。杜偉樑補充,植脂末多半含有氫化脂肪及反式脂肪,過量攝入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等。
檢測又發現,東南亞生產的即溶咖啡品牌較歐美為差,而眾多口味中,又以即溶泡沫咖啡的整體安全性最低,過半數樣本未能通過安全測試,最多檢測到十五種添加劑;其次是白咖啡和摩卡,添加劑數量分別有十一種和十種。至於價格方面,高價格的樣本表現好壞參半,反而價格中等的樣本,在是次檢測中表現較為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