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7月17日電 香港《大公報》17日發表題為“購買力透支 樓市露疲態”的文章,全文如下:
今年地產發展商大舉出貨,迄今一手樓累售約一萬個單位,涉及資金超過一千二百億元,令購買力大量透支,市場開始出現“食滯”感覺。近期新樓盤銷情開始放慢,難以再“鋪鋪清”,反映樓市已露出疲態,市場承接力呈現轉弱跡象,樓價進一步上升空間將會有限。
面對一手樓的競爭,二手樓業主需要作出讓步,主動降低叫價,才能吸引買家入市,因而構成二手樓價一定下調壓力。過去一個月,二手樓價指數基本上原地踏步,最近更是連續兩周下跌,反映樓價回調壓力愈來愈大,置業者不可掉以輕心,樓價可能短期見頂回落,宜謀定而後動。
事實上,港元兌美元匯價持續偏弱,將會逐步推升港元同業拆息。本港銀行公會署理主席龔楊恩慈上周五再發預警,直指銀行資金成本趨升,已有部分銀行相應調升樓宇按揭利率,不排除銀行續加按息。因此,利率趨升對本港樓市而言,將是噩夢開始,不容低估本港利率正常化產生的衝擊震盪。
值得留意的是,利淡本港樓市的消息接踵而來。一是美國收水步伐未變。聯儲局主席耶倫表明繼續推進利率與縮減資產負債表正常化,今年九月正式啓動“縮表”進程的可能性不低,這將較加息的威力大得多,會對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帶來負面外溢效應,令市場流動性加速緊縮,股市、債市及樓市等資產價格反應可能遠超市場預期之外。
二是本港地產發展商不斷散貨。今年上半年一手樓售出約萬個單位,預計下半年仍有萬多個一手樓單位陸續出場,包括一些接近三年的遠期樓花,可見地產發展商出貨套現意欲十分明顯,預期全年一手樓供應量將超過二萬個,令人關注市場承接力。即使地產發展商繼續向買家提供七成的高成數按揭,但也未必能保證新樓盤的銷情,畢竟市場購買力被大量消耗,需要一段時間回氣,樓價適度回調也是十分合理。
三是中資財團投資海外房地產市場大為收斂。由於內地當局關注中企海外投資存在非理性和異常投資行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外投資同比下跌百分之四十五點八至四百八十一億美元,其中房地產投資同比大降百分之八十二,相信中企在港高價搶地的情況亦未必能長期持續下去。
四是住宅步入供應高峰期。新一屆特區政府繼續開拓住宅發展用地,未來數年住宅落成量可望接近二萬個單位,紓解住宅供求失衡的情況。事實上,最近當局已覓得二十六幅土地,可興建六萬個單位,當中逾八成是公屋單位。
今年上半年整體住宅樓價累積升幅達到一成,相當於每月平均升幅約百分之一點七,與實體經濟增長與工資升幅嚴重脫節,市民供樓負擔比率迭創新高。在一手樓供應大山力壓之下,樓價升勢會受到制約,預期下半年樓市將步入整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