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7月25日電 香港《商報》25日發表題為“別讓騰訊在港股太孤單”的文章,全文如下:
受惠騰訊首次企穩300元大關收市,恒指昨日再創逾兩年新高,全日上升140點,單是一隻騰訊已貢獻約50點升幅。事實上,恒指得以在短短半年時間反彈約25%至迫近27000點,騰訊絕對功不可沒,後者期內便暴漲了超過50%。的確,值此創新科技時代,創科股份往往錄得驚人升幅,不論港股抑或美股的創科股份皆然;然而,遺憾的是,今日恒指成分股里,卻僅得一隻騰訊是百分百的創科股份。騰訊在港股,是不是太過孤單了呢?
創科發展不單見證人類進步,同一時間也創造出大量財富。剛公布的內地富豪榜里,佔據首兩席位的正是兩名創科巨人——馬雲和馬化騰,後者正是在港上市的騰訊控股主席,而前者的阿里巴巴其實亦曾在港上市,可惜最終卻因香港的同股同權上市規則,不得不毅然決定棄港投美。至於與這兩企業並稱內地創科三大巨頭的百度,以及新浪、搜狐、網易等等,同樣都沒有來港上市,而是投奔美國交易所的懷抱。
美國既執世界創科之牛耳,也執世界創科企業上市地點之牛耳。當地上市的創科企業,便受到投資者的熱烈追捧,也因此更有條件去“燒銀紙”般加大研發。舉個例子:美國三家新興創科汽車相關企業——Uber(優步)、Tesla(特斯拉)以及谷歌母旗下的無人車公司Waymo,即使迄今仍無盈利可言,甚至稱得上虧盡大本,出車生產量且遠遠不及通用和福特,不過單論市值的話,任其一間經已大幅地後浪超前浪,昔日的車廠巨擘今天都相形見絀。當然其中或存泡沫,但毫無疑問,市場均認同如斯高昂的前瞻性市盈率(PE),所持理據只得一個,就是相信未來乃創科為王,只要掌握的技術愈高、信息愈多,投資者愈肯定企業遲早獲勝。
反觀香港呢?可能陷於創科發展的惡性循環:創科上市環境不佳,導致創科企業難以上市集資,繼而損及本港的創科發展……股票市場不是應該作為企業融資的一大渠道嗎?可惜,對於本港創科企業來說,卻似乎此路不通。某程度上,眾籌之類的融資方式,則似更受本港創科企業歡迎,只不過相關市場無疑難跟股票市場相提並論。政府強調,要加強創科的“官產學研”聯繫,且還不斷加大相關資助投放,可是,對於市場化這重要一環,發展則恐非常落後,既嚴重落後於美國,也大大落後於深圳。“深港通”的開通,固然有利本港投資者投資深圳的創新科技股了,但為何香港沒有成為相關股份的首選上市地?
現在,港交所正就新的“創新板”進行諮詢,以更好迎接“新經濟”發展。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近日在網誌表示,在市場發展與嚴格監管之間,永遠需要保持一定的合理平衡,但也沒理由放松上市審批,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損害香港市場的長期利益。確然,發展與監管必須取得平衡,而箇中重點乃如何兼得兼顧,而非一再顧此失彼錯過機遇。阿里巴巴早前舍港投美,對港發展為創科企業上市首選地絕對是個重大打擊;別讓騰訊繼續孤單下去了,香港由“創新板”到主板都必須有所作為!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