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7月27日電 “一地兩檢”政治化阻務實理性討論。
《文匯報》社評指,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昨解釋“一地兩檢”方案時指出,在絕對尊重基本法的同時,法律不應成為平穩發展的限制,要與時並進。的確,面對高鐵“一地兩檢”這個香港以前沒有過的新鮮事物,是用一成不變的保守觀點對待,甚至以“泛政治化”的態度和方法去質疑甚至妖魔化;還是用與時俱進的態度和方法,在符合“一國兩制”原則和基本法的前提下,讓法律適應香港社會向前發展的需要,作出必要的發展。“割地”等等指控,已經完全超出法律問題的範疇,只是出於政治需要和思維的政治操作,是對法律與時俱進的阻礙,完全無助於務實、理性的討論。
《星島日報》社論認為,討論一地兩檢不應危言聳聽,高鐵中方執法區採用密封式管理,中方執法人員下班後全部返回深圳,根本無從在管制區外執法,當局不把其執法權力限制於出入境和通關事務,是要避免出現法律真空或灰色地帶,予犯罪份子和“假難民”有可乘之機,至於車上活動限制,市民進入內地自然要遵守內地法律,而由通過入境關卡到列車駛進深圳境內,只用很短時間,對真正打算前往內地的旅客影響微不足道,除非懷有政治目的去故意挑釁,出現“誤墮內地法網”的機會微乎其微。
港大一項研究提出填平船灣淡水湖興建新市鎮,可容納八十萬至一百二十萬人。
《經濟日報》社評指,船灣淡水湖不但是水塘,還是郊野公園,要有社會共識,否則難以開發,學者拋磚引玉,引起社會廣泛討論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如何才能有效增加土地供應,香港固需多管齊下覓地、造地,惟坊間提出的覓地方法,包括發展棕地、郊野公園邊陲地和大型填海,前兩者屬於改變土地用途,只有填海才真真正正增加土地,而且大片新土地讓政府有更完善規劃,效益更大,政府實須盡快與市民尋求共識,以盡早做決定,爭取在今屆任期內落實動工,若大家仍續議而不決,蹉跎歲月,受苦的不但是現時的成年市民,更是難求立錐之地的下一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