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7月28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28日發表題為“以高增值物流保港經濟支柱”的文章,全文如下:
城市規劃委員會今天討論更改屯門一幅三點六公頃的土地用途,以興建高增值物流中心,當局還在新界西北地區,物色更多土地,作這方面的發展。當今企業對物流服務的要求,不再停留在送貨這一簡單層面,本港在土地,人才以至科技方面,都要增加供應和提升水平,才能夠保住國際物流樞紐地位,令這條佔本地生產總值最大份額的經濟支柱,持續為社會提供創富和就業機會。
這幅閒置土地的原本規劃用途是“貨櫃存放場及修理站”,貨櫃場是佔地多而經濟效益低的商業活動,將其改劃為物流中心,配合日後港珠澳大橋和屯門赤鱲角連接路相繼落成,可以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貨運提供高增值的配套服務。
本港機場由二○一○年起,已經連續六年成為全球貨運吞吐量最大的國際機場,去年排名未出,但實際吞吐量再增加百分之二,達到四百五十二萬公噸。
貼身訂造服務 增競爭力
由於五小時航程可以到達亞洲大多數國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覆蓋全球半數人口,而這地區的人口消費力急速上升,無論對歐美產品進攻亞洲市場,還是中國產品輸往歐美,本港作為環球貨運集散樞紐的角色,繼續相當吃重。
面對鄰近地區激烈競爭,本港貨櫃碼頭吞吐量近年全球三甲不入,但是機場空運吞吐量仍然一枝獨秀,雖然佔全港進出口總貨量不足百分之二,但是論價值則佔進出口貿易額接近四成,這些高價值貨品,往往需要極高的處理效率和安全保障,還可能要求其他附加服務。
高增值物流服務,不但透過科技實時追蹤每件貨物流程,而且運用庫存數據,安排貨品適時適量送往海內外不同的銷售點,以時間性甚為敏感的高檔時裝為例,不少品牌就在本港設立亞洲區分銷中心,透過高效率的物流管理,降低庫存損耗和風險。
作為貨品集散中心,高端物流業還可以提供包裝、標籤、品質監控等按照客戶獨特需求“貼身訂造”服務,對於農產品、朱古力、藥物等貨品,提供切合其溫度要求的儲存和運送服務。
重置棕地貨櫃 納新思維
不過,物流用地不足,即使是普通物流集散,本港亦出現工業大廈內物流公司與其他用戶搶佔貨運電梯和泊位的苦況。
物流業是本港傳統四大經濟支柱最粗的一條,佔本地生產總額逾兩成二,全球電子商貿的迅速增長,對物流服務的需求極為龐大。本港作為免稅自由港,海關和郵政效率又國際一流,互聯網普及,又有地利優勢,為物流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關鍵在於物流業要不斷升級,以應付客戶的服務要求。
政府近年在新界西覓地發展物流中心,促進經濟發展,亦有助為這些地區的居民提供就業機會。當局又在研究騰空貨櫃場棕地來興建住宅,在以多層式貨櫃場重置業界時,可以同時考慮為這些“新型貨櫃場”升級,提供高增值物流服務,善用有限土地加強營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