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4月18日電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
《文匯報》社評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是圍繞珠江出海口的系列城市,區內經濟基礎雄厚,去年經濟總量達到11萬億港元,超過美國三藩市灣區,較不少西方國家的經濟總量還要高。香港與大灣區內的其他城市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區內各城市各擅勝場,可透過互補不足、互利共贏建設大灣區,全面提升粵港澳三地的國際競爭力。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一個重要作用正是讓區內城市合理定位,各自發展自己的強勢產業,有商有量、互相配合、共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某程度上,可以說是國家為香港度身訂造,為香港融入珠三角發展、提供經濟腹地創造良機。
中國GDP增速達到6.9%,創下六個季度以來的新高。
《香港商報》評論認為,此輪經濟回暖能否持續,還有待觀察,但有幾點因素值得關注:隨著一季度內地“史上最嚴”的樓市調控措施逐漸產生效果,房地產投資的高增速恐難以為繼;出於遏制金融風險、維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政策目標,大規模的投資刺激應會逐漸退出,並導致通脹走低。故此有不少學者預測,未來數季度的經濟增長恐將再次放緩,全年經濟增長呈現前高後低格局。從這一角度來看,一季度的良好開局,不僅為中國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積累了積極因素,增強了全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亦為進一步推進供給側改革,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窗口和良好的宏觀環境。
一名肝衰竭女病人性命垂危之際,獲一名年輕女文員捐出活肝續命,令人動容。
《頭條日報》社評指,在女文員毅然捐出活肝救人之前,原本有一名腦幹死亡病人符合捐出屍肝,無奈因其家人反對,未能移植,反映在現行的捐贈制度下,家人一旦反對捐贈,捐贈者的生前願望便無法落實。當局亦可研究捐贈卡具有更大的法律效力,是否可以等同遺囑,雖然有爭議性,但值得朝這方向作進一步改革,鼓勵公眾反思,以減少捐器官的阻力,讓捐贈者的大愛得以彰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