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8月25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行會成員、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發表網誌,認為從財政姿態的角度看,過多的財政盈餘反而抑制經濟增長,讓資金在市民或企業手上不斷流轉,或在政府手中以外國金融資產形式持有,會對本地經濟帶來不同影響。他建議,當政府決定藏富於民及還富於民,應該優先考慮對經濟增長有較大乘數效應和有助提升生產力的項目,相信特區政府會作出最合乎大眾利益的決定。
政府取多於付 難促民生經濟
任志剛月初發表有關香港公共財政管理的文章,誘發了不少具建設性的討論,他昨日在題為《財政姿態》的最新網誌中,再度闡釋其有關香港公共財政管理方面建議。文章指出,在過去大概十年,香港每年的財政預算,均錄得龐大盈餘。財政盈餘意味政府從社會中取得的金錢,多於政府用於社會以促進民生經濟發展的金錢。
緊縮財政 非增長低唯一原因
任志剛認為,從財政姿態的角度而言,財政盈餘對經濟活動具緊縮性的含意,即如果沒有財政盈餘,經濟增長率應會較高。他的理據是,在過去十年,即使退稅後,年度財政盈餘與生產總值的平均比例仍接近3%,有時更超過4%。儘管這段期間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加快,但政府收入增長速度也同樣在加快,甚至可能更快。
任志剛認為,在過去約十年緊縮性的財政姿態,並不是香港經濟增長偏低的唯一原因。文章稱,要估算每年有接近生產總值3%的財政盈餘的緊縮性,例如對當年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率的影響,以及在往後數年因乘數效應所產生的續後影響,並不容易。因為這取決於如果接近生產總值3%的金錢是留在社會中,在市民或企業手上不斷流轉,而不是在政府手中以外國金融資產形式持有,會對本地經濟帶來的不同影響。
藏或還富於民 需符大眾利益
他指出,當政府決定藏富於民及還富於民,應該優先考慮對經濟增長有較大乘數效應和有助提升生產力的項目。相信特區政府會作出最合乎大眾利益的決定。
任志剛本月初重新發表每周《觀點》文章,他當日在文章中呼籲本港終結“守財奴”政策,建議積極投資未來,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當日的文章指出,過去十年來,政府“守財奴”政策是拖本港經濟後腿,雖然有大量盈餘,但穩健有餘,進取不足,已不合時宜。《基本法》第107條並非規定,政府每年都達至平衡預算,合理的做法應是在一個經濟周期中達至收支平衡,所以政府應要作出最佳的經濟周期性預判。認為有需要重新深入理解公共財政管理原則,包括不應將政府開支,限制在本地生產總值兩成。
他指出,港人強烈希望政府能投資未來,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認為政府在有需要時可透過擴張性的財政預算以加快經濟增長,甚至赤字預算也是可以探討的選項。他又表明,對新任政府的財政新哲學中有關“把握機遇、投資未來”的願景非常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