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8月25日電 月初港鐵觀塘線信號系統故障,列車服務受阻超過十小時,結果只需罰款二百萬元。
《文匯報》社評指,港鐵作為香港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近期故障頻現,給市民造成極大不便,罰款本來就是小懲大誡,但如今若連罰款都如同隔靴搔癢,如同幫港鐵“慳荷包”,實在令人大失所望,說明罰款機制需要檢討,更要強化對港鐵管理層的問責制,做到賞罰分明,提升服務,如此方能恢復市民對港鐵的信心。港鐵事故頻頻,難見改善,亦說明罰款只罰公司,不罰管理層,難以提升改善服務的動力。
《明報》社評指,政府與港鐵的罰款計算方法,與一般市民對“列車服務受阻延誤”的理解落差太大,有違常識常理,形同幫港鐵“甩身”,市民不會信服。社會上早有聲音要求檢討列車服務延誤計算方法,可是政府沒有正視,未趁檢討票價調整機制的機會,加以糾正,令人扼腕,突顯政府對港鐵的監管軟弱無力,罰款機制形同虛設,對港鐵全無阻嚇力。政府必須亡羊補牢,不能托辭推搪,繼續姑息縱容。
房屋委員會重建美東邨兩幢公屋,預計十年後落成,可額外增加約一千三百個單位。
《星島日報》社論指,當公屋日趨老化,維修費用負擔愈來愈重,居住環境則不斷惡化,重建是合理選擇,也應該納入當局全盤解決香港居住問題的研究範圍,到時面對的最大困難,仍然是安置問題。這些舊屋邨住了不少老人家,原區安置有助他們維持建立了數十年的社區鄰里關係;可是,要所有舊屋邨附近都有新單位來作重建安置,是不切實際的。未來公屋供應主要來自新界,當局可以設法提供一些誘因,例如增加現金幫補或租金津貼,又或者在新發展區設計一些特別貼合長者需要的新型屋邨,連同配套服務,吸引住戶接受跨區安置,減輕原區安置的壓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