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星島日報:增跨區安置誘因 助重建公屋

时间:2017-08-25

  香港新聞網8月25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25日發表題為“增跨區安置誘因 助重建公屋”的文章,全文如下:

  房屋委員會宣布重建九龍城寨附近的美東邨兩幢公屋,預計十年後落成,可額外增加約一千三百個單位。這兩、三年要預留六百多個新單位安置受影響的住戶,難免拖長正在申請公屋者的輪候“上樓”時間,難怪當局對加快公屋重建步伐態度審慎。不過,當愈來愈多公屋老化,重建需要會日益增長,當局須透過通盤謀劃來解決安置問題。

  重建殘舊公屋的好處,一來能夠改善住戶居住和生活環境,美東邨兩座樓齡分別三、四十年公屋的居民,終於有望告別單位不斷修補仍然不斷漏水的日子;二來一些當年用來“開荒”的公屋到今天往往位處優質地段,又未用盡地積比例,重建就可以釋放這些優質居住空間,提供比本來多的單位,甚至可以撥出部分地方用來興建居屋,同時應付市民的租住和置業需求。

  升居住環境 釋發展潛力

  現時市區一些高齡公屋,例如馬頭圍邨和彩虹邨皆“年過半百”,當局四年前完成對二十二條高齡屋邨的重建研究,至今按照四項基本原則來作決定,包括樓宇結構狀況、修葺工程的成本效益、附近有沒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的重建潛力。

  美東邨有四座公屋,今次要清拆的兩座舊樓,當年受到啟德機場飛機升降安全限制,只能樓高八層,今天預計高度可以放寬逾倍,當局打算重建成一千九百個單位,比目前的六百多個,增加兩倍,效益與覓地建屋不遑多讓。

  受影響的居民,可以選擇早一點搬去觀塘安泰邨,或者遲一點搬去毗鄰的東頭邨新落成重建單位。

  不過,並非所有舊型屋邨都像美東邨這樣,可以就近安置居民,又釋放龐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安置問題,在短期內勢必拖長公屋輪候時間。以美東邨為例,雖然十年後會增加逾千的單位供應,短期內則要佔用六百多個新公屋單位來安置住戶,現時已經平均要等四點七年才獲編配公屋單位的申請人,難免要再“等多一會”。

  通盤謀劃供應 照顧長者

  因此,對於一些議員要求加快重建公屋,房委會擔心大規模重建安置會凍結大量本可編配予輪候冊人士的單位,堅持重建公屋在增加供應方面只能夠擔當輔助角色。

  然而,當公屋日趨老化,維修費用負擔愈來愈重,居住環境則不斷惡化,重建是合理選擇,也應該納入當局全盤解決本港居住問題的研究範圍,到時面對的最大困難,仍然是安置問題。

  這些舊屋邨住了不少老人家,原區安置有助他們維持建立了數十年的社區鄰里關係;可是,要所有舊屋邨附近都有新單位來作重建安置,是不切實際的。未來公屋供應主要來自新界,當局可以設法提供一些誘因,例如增加現金幫補或租金津貼,又或者在新發展區設計一些特別貼合長者需要的新型屋邨,連同配套服務,吸引住戶接受跨區安置,減輕原區安置的壓力。

  • 上一篇:林鄭贊風暴應變得宜 感謝政府部門機構
  • 下一篇:商報:香港建設“智慧城市”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