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7日電 香港《經濟日報》7日發表題為“首置助中產上車 紓怨氣凝聚團結 ”的文章,全文如下:
特首林鄭月娥準備推出首置上車盤,外界理解是助中產置業。在不擠佔公屋資源下,若能助一向受惠政府政策不多、處私樓與公營房屋之間夾縫的中產,屬應有之義,更利社會穩定。
交稅多福利少 中產應受關顧
林鄭將於下月發表施政報告時,宣布推出首置上車盤計劃。她昨天透露,受益對象是收入不錯但買不起私樓的首次置業人士。雖然她沒透露計劃內容,但早前已放風將會按負擔能力,而非市價再折扣來定價,定價愈低,限制也會較多。
在當前樓價高企下,社會有共識,需迫切解決各階層的住屋需要。但有限資源尤其土地,應多幫那個階層呢?此難免有爭論,惟政府近年已不斷努力覓地興建更多公屋和居屋,只要不是擠佔公營房屋資源,如不是將公屋用地轉為首置用地,而是用多找出來的土地,協助中產,實不為過。
一方面,過往政府亦曾試過在樓價飈升時推出夾屋,社會主流亦認同確有所需。
另一方面,政府以公帑來幫助這一群沒物業的中產上車,基於兩個理由。首先,中產佔全港逾兩成勞動人口,因收入高而未能像基層那樣享有大部分社會福利,如公屋或居屋,卻承擔起社會稅收主要負擔,令他們心底裏都有點怨氣。由於家庭開支大,又欠缺支援,面對近年樓價飈升,他們也像一般市民感到上車難。即使勉強上車,也只能買小單位,或以高成數按揭買樓,經濟負擔更感吃力。
首置盤多限制 安居非為致富
第二是出於社會和諧。正因為中產是本港主要納稅人,若能回應無殼蝸牛一族的住屋需要,可大大減少其怨氣,增加其對政府的支持和凝聚力,且家有恆產多傾向穩定,故有助社會和諧。
惟協助中產上車,不等於用公帑幫助致富,故首置上車盤應設有較居屋更多、更嚴格的限制,尤其轉售的限制。據悉,港府亦打算多加規管,如考慮是否只能售回給政府,又或綠表人士等。亦只有有效防止了藉轉售首置房發橫財,才能爭取到社會對政策有較廣泛支持。
此外,首置盤亦可有作為調控樓市的潛力,因為對象是具能力置業,但負擔得相當吃力的一群。若政府有明確的年度首置供應目標,令中產覺得只要多等一、兩年時間,便有機會購買首置單位,部分中產便可能暫緩在私樓市場置業計劃,此或可助樓市降溫。首置盤可起一石二鳥作用,政府宜慎思細節以利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