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9月15日香港報章社評

时间:2017-09-16

  香港新聞網9月15日電 回收業今天起連續七天罷收廢紙。

  《明報》社論指,香港回收業一直不思進取,無論是物料分類、處理和循環再造都做得不足,回收得來廢物大都輸往內地,大量“洋垃圾”也是經由香港轉口內地。過去內地環保意識不足,執法不嚴,加上全球原材料價格高企,這盤“洋垃圾中轉站”生意當然有利可圖,可是現今中國和不少發展中國家已非吳下阿蒙,不願再充當發達世界棄置廢物的垃圾場,提高回收物料要求標準已成為大趨勢,然而香港部分回收商仍停留在“打包”層次,未有仔細區分處理循環再用物料。業界眼前問題,不是如何在東南亞尋找新的出口對象,取代內地市場,又或要求特區政府向中央爭取訂立專為港澳地區而設的入口配額,而是必須提升回收物料質素,若不設法追上國際標準,長遠實難繼續生存。

  香港發展商提供高成數物業按揭計劃,但利息開支比銀行按揭高。

  《文匯報》社論指,香港樓價一再破頂,而利率或趨正常化,買家要評估自身的承受能力。置業是人生大事,市民務必理性分析,做個精明消費者,不要受市場情緒左右,更不要貪圖“優惠”而盲目入市,以免將來市場逆轉時陷入財困。通過強烈的對比,市民不難判斷發展商的按揭是否優惠。但今年落成的新盤中,由發展商旗下財務公司承造的一按宗數佔約16%,較去年進一步上升。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樓價屢創新高,產生愈遲買愈貴的錯覺,增加了市民置業的焦慮感。發展商提供的高成數按揭降低了“上車”門檻,令部分市民不計後果也要“盲搶樓”,忽視了長遠的財政負擔。

  “租約”陽光化,防官地“私吞”。

  《頭條日報》社論指,土地有價,凡涉及官地的用途,市民日益關注。有組織發表報告,以踢爆式手法,揭露當局多年來以“短期租約”,把官地租給豪宅作為泳池、球場等康樂設施,引起公眾質疑是否善用資源,有沒有明益有錢一族。發展局回應,會在年底公佈官地“短期租約”詳情,增加透明度,讓公眾監察。這是改善的第一步,但仍須訂出公平、公正的批約政策,以保障公共財產,並釋除公眾的疑慮。(完)

  • 上一篇:港媒:選擇按揭需謹慎 做個精明消費者
  • 下一篇:9月18日香港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