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9月19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發展:新動力、新前景研討會”昨日在君悅酒店舉行,來自不同範疇的專家學者就中國經濟結構新增長點、香港未來發展機遇等主題發表演講。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會上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視察香港的系列講話,協助香港理順了“一國兩制”未來發展之路。他認為特區政府宜善用基本法容許香港發展的空間,以及善用中央政策推動香港發展。與會者紛指出,中央對香港的戰略定位與政策安排為香港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新動力,展示了新前景。
由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主辦、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承辦的研討會,吸引逾200名內地與香港的專家學者、企業、媒體代表出席。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招商局集團副總經理王宏、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於會上做主旨演講。
劉兆佳在主旨演講中分享了對習近平主席於七一視察香港的系列講話的體會。他認為,習主席的講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香港在實踐“一國兩制”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幫香港理順了“一國兩制”未來的發展之路。他指出,香港是外向型經濟,國際環境的變化對港影響廣泛和深遠。現時各地保護主義抬頭,民粹主義冒起,地緣政治衝突頻繁,香港單憑自身的技術和能力肯定不足以應付,所以國家對香港的指導和支持更不容或缺。
反對派不尊重中央權力
為了更好發展香港在國家戰略和推動香港發展,香港特區政府和管治理念也要作出相應調整。他強調,學術界和社會各界有需要在國際、國內巨變之中,找出特區政府在香港發展上的定位,而不是被動的回應。他同時建議,特區政府日後財政政策可以更靈活。
劉兆佳也指出,盡管香港在回歸後取得成就,但“一國兩制”出現了“走樣”和變形的跡象,“是因為有部分港人,特別是反對派領袖,經常把香港視為獨立政治實體,對‘一國兩制’作另類詮釋,缺乏國家意識,不尊重中央在‘一國兩制’上的權力。”一方面將香港與國家對立起來,另一方面否定中央的權力。
他說,“國家憲法與香港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區憲制基礎,不能把基本法抽離出來處理,不能否定國家憲法在香港的效力,更不容許國家憲法和基本法對立起來。”
探索“廣東所長香港所長”模式
馮氏集團主席、利豐集團名譽主席馮國經在演講中則表示,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充滿信心,無論對國家、對區域、對香港都有非常正面的機遇,期望灣區最終目標是實現灣區內的要素全流通。他續說,應該要探索出“廣東所長、香港所長”的新模式,例如在科技產業發展方面,廣東尤其是深圳具有優勢,而香港在知識產權方面有優勢,可協助發展技術,共同開拓國際市場。“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可以考慮以香港為品牌,借助香港開放的、多元的商業環境,與國際接軌的各種專業及法律服務,拓展‘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市場。”
另外,王宏在“立足香港發展,共創香港輝煌”的主旨演講提到,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的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首先是擴大了市場空間,“將香港優勢產業與市場範圍輻射到‘一帶一路’的沿綫地區,促進市場多樣化發展。”其次,就是有效連結產業鏈。香港中小企居多,專注於單一領域,與內地企業參與“一帶一路”與大灣區的建設,就能够取長補短,完善產業價值鏈。他續說,參與大灣區建設亦可以開拓港人生活空間,從而減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港應拓金融以外產業保優勢
香港在“一帶一路”中,可以發掘什麼機遇?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指,平均而言,中國現時已經進入工業化五個階段中的第四階段,預料2020年工業化可以基本完成,料2030年可全面實現工業化,相信中國可將經驗向其他“一帶一路”國家輸出。
香港早於1970年代完成工業化,黃群慧認為,香港現代生產服務業發達,一直被譽為國際金融中心、世界貿易中心及國際航運中心,具有成熟法律體系及法律制度,加上健全的專業服務體系,開放的國際化環境和國際化視野,可以成為中國未來拓展“一帶一路”時的融資平台。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亦認同,“一帶一路”是中國版的全球化,香港作為中國唯一的自由港,擁有貨物、資金、通訊自由,是獨立關稅區,可獨立與其他經濟體簽訂對外經貿協議,也是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助理所長鄭宏泰指出,香港是國際貿易港,過去作為中國對外的橋梁發揮重要作用,但隨著七大工業國利用香港作貿易中介逐漸減少,而香港與除內地外的六大新興國(即俄羅斯、印度、印尼、巴西、墨西哥、土耳其)等新興經濟體關系不密切,及香港并非“一帶一路”的中途位置,未來地位將受到挑戰,需要努力開拓除金融以外的其他層面,以保持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