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文匯報:凝聚各方共識 力拓土地開發

时间:2017-04-28

  香港新聞網4月28日電 香港《文匯報》28日發表題為“凝聚各方共識 力拓土地開發”的文章,全文如下:

  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土地房屋政策倡議系列的第二份報告,就本港短中長期的土地開發和利用提出建議。報告提出推動大規模填海計劃和運用私人土地儲備兩方面建議,提出幾個大刀闊斧的動作,以滿足未來30年高達9000公頃的土地需求。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的政綱明確提出,會成立專責小組檢視土地供應的來源,包括在維港以外填海、新界棕地、私人發展商土地儲備、市區重建、郊野公園邊陲等。團結香港基金提出的兩個方向建議,既與林鄭政綱提到的增加土地來源的方向契合,又提出了多個具體可行的建議,值得特區政府積極參考。儘管社會上對應該開發哪些土地、如何開發等問題存在分歧,仍需要鼓勵不同意見的表達,以建設性的態度,共同去探討各種建議的可行性,以凝聚社會共識,讓開發藍圖早日變為現實。

  團結香港基金的報告指出,未來30年,香港總房屋需求共126萬個單位,所需土地多達9350公頃,多出政府估算4800公頃近一倍。開拓土地、增建房屋刻不容緩。為此,該報告建議在維港以外大規模填海,增加土地供應,並將貨櫃碼頭及赤柱監獄等設施搬往長洲及蒲台島的填海地,騰出市區土地興建住宅;又建議政府考慮與私人土地擁有者合作,釋放他們現有的土地儲備。其大方向與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的政綱吻合。當然,具體如何操作,例如在什麼地方填海最合適,以何種方式與私人土地擁有者合作等問題,需要新一屆政府去探討和落實。作為智庫組織,積極就土地、房屋議題提出政策建議,是值得肯定和鼓勵,政府宜繼續廣開言路,聽取不同方面的聲音,對一些有參考價值的意見進行深入研究,以便盡快落實為行動。

  土地問題是本港經濟民生發展的瓶頸,過去5年,本地私樓落成量平均只有每年12,000伙,較供應目標少近3成,雖然預期未來私樓落成量會上升,但公營房屋供應仍然不足。團結香港基金的建議提醒我們思考開拓土地來源的兩個方向,一是配合區域規劃和產業發展,加快土地改劃流轉;二是以創新思維開拓新的土地發展方式。例如報告提出的葵涌貨櫃碼頭改建住宅,改為在長洲南面填海興建人工島,把貨櫃碼頭搬過去。相關建議是配合未來大灣區的區域分工和香港本地的產業發展。香港的貨櫃碼頭過去多年來位居全球前列,但隨珠三角各城市物流航運業的發展,過去依靠香港轉口的方式已經不符合成本效益,本港貨櫃碼頭已經被周邊地區超越。加上隨城市擴容,貨櫃碼頭所處的葵涌已經成為珍貴的市區土地。報告的建議絕非說香港放棄發展碼頭業,而且搬遷到長洲那邊一個更大的人工島,可以有比現今的貨櫃碼頭更大的發展空間,更符合地盡其用的原則。事實上,本港亦存在大量的工廠大廈,是早年舊式工業發展興盛時期的產物,但隨工業北移,大量工廠大廈紛紛空置,相反金融、高端服務業、創新科技等行業卻缺乏發展空間。特區政府早年提出活化工廈計劃,但仍難以用好大片的工業用地。當局應該探討更大規模的工廈拆遷、改建方案。

  不過,正如報告所言,填海、搬遷貨櫃碼頭,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成事。而且,例如應否填海、應否開發郊野公園等,社會尚未達成共識。在現階段,政府應該鼓勵不同的團體就土地、房屋問題建言獻策,以開放、包容的心態讓不同的觀點交鋒。但無論何種觀點,都應該堅持建設性的態度,就是不能只否定不建設。例如一些團體堅決反對填海、反對開發郊野公園,那麼這些團體就有責任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去滿足香港未來的土地需求。這樣才能讓討論一步步朝解決問題的方向推進。

  • 上一篇:大公報:美挑起減稅戰 擾亂全球經濟
  • 下一篇:香港證監會推進“實時監管”防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