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4月28日香港報章社評

时间:2017-04-28

  香港新聞網4月28電 團結香港基金昨日(27日)發表土地房屋政策倡議系列的第二份報告,就香港短中長期的土地開發和利用提出建議。

  《文匯報》社評指出,報告提出推動大規模填海計劃和運用私人土地儲備兩方面建議,提出幾個大刀闊斧的動作,以滿足未來30年高達9000公頃的土地需求。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的政綱明確提出,會成立專責小組檢視土地供應的來源,包括在維港以外填海、新界棕地、私人發展商土地儲備、市區重建、郊野公園邊陲等。團結香港基金提出的兩個方向建議,既與林鄭政綱提到的增加土地來源的方向契合,又提出了多個具體可行的建議,值得特區政府積極參考。

  《香港經濟日報》社評認為,團結香港基金建議重啟大規模填海,解決地荒。團結香港基金的看法是對的,環顧周邊地區,如深圳、澳門和新加坡,近年發展一日千里,主因之一是當地政府夠魄力,落實大型填海,有足夠空間大興土木。在1984至2014年間,澳門填海造地佔整體土地面積由33%增至62%;新加坡則由6%增至20%,反觀香港只增加1%,大大窒礙香港發展。香港須盡快進行大型填海,才能有足夠發展空間和動力。

  香港可否規劃發展自己的“雄安新區”?

  《香港商報》社評指出,作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依靠不足總面積1/4的發展土地,供養730餘萬人口而發展為全球最發達經濟體之一,無疑成就偉大。但隨着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可開發土地接近枯竭,近年香港的人地矛盾正愈發尖銳,由此引發的樓價飆升、成本飛漲、產業外流等問題,已成為制約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巨大阻力。雄安新區打破行政區隔的設計思路,可給香港更大啟發。近年國家大力推進珠三角經濟一體化,並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以促進區域的經濟融合,大力支持香港在其中發揮獨特作用,未來的大灣區必定將成為一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高度開放的經濟區域。在此大勢之下,香港更無必要畫地為牢,自我限制,而應當以開放心態,向香港自己的“雄安新區”尋找機遇。

  美挑起減稅戰擾亂全球經濟

  《大公報》社評指,為了展示執政百日的政績以及挽回下滑中的民望,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出號稱史上最大規模減稅計劃,將會惠及企業與個人,其中最受關注的企業所得稅率,建議從百分之三十五大幅降低至百分之十五,比香港的百分之十六點五稅率還要低,美國此舉如同挑起一場減稅戰,觸發全球財稅政策競爭,對於復甦基礎不穩的世界經濟而言,無疑進一步添加不確定與不穩定風險。(完)

  • 上一篇:香港首季一手樓施工跌81%
  • 下一篇:4月28日香港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