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澳门新闻

洪峰高於設計 澳內港擋潮閘爭取後年建

时间:2017-09-02

  香港新聞網8月31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道,澳門治水患問題討論多年,“短、中、長期治水患”成了官員口號。痛定思痛,工務局表示在內港興建擋潮閘的工程,最樂觀估計二○一九年初開展。“天鴿”引起的災難,令政府重新思考擋潮閘的高度,因原計劃閘高五點六米,僅較今次風暴潮錄得的五點五米略高一點。

  防洪規劃呈國務院

  政府二○一二年提出已做好的研究,要短、中、長治理內港水患規劃。工務局副局長張潤民昨出席電台節目後受訪澄清,當時的短期措施是在沿岸加高堤圍以及碼頭出入口增加防潮閘。至於在內港建設擋潮閘的建議,是一五年初澳區人大和政協在兩會期間提出,兩者無直接關係。

  他重申,政府同年委託內地科研機構做《澳門內港擋潮閘可行性研究》,於一六年七月完成。確定初步可行的基礎上,因“水閘一部分在澳門水域、一部分在珠海”,要考慮對珠江上流,尤其珠海、中山的影響,因此又啟動《澳門內港海傍區防洪(潮)排澇規劃總體方案報告》。報告於今年三月完成後上呈國務院,等候中央部委諮詢意見。據悉兩項研究的費用分別為一千一百萬及八百萬澳門元。

  枯豐水期環評需時

  第三階段工作正展開,張潤民稱,主要是對擋潮閘選址位置的河床地質進行全面海石探測,以及做環評、通航影響、關鍵技術、擋潮閘沖淤模型分析等多項專題研究,預計明年下半年完成。他解釋耗時較長,水利工程環評須評估枯水期和豐水期的環境狀況,因此要等待相應季節才能做。被多番追問日程表後,他最終表示,若相關部委比較認同總體方案、無需大改,最快有望明年底完成具體的工程方案,樂觀估計後年初展開工程。

  “天鴿”的出現,令政府不得不思考擋潮閘的設計,張潤民表示,擋潮閘設計以二百年一遇的風暴潮水位為參考,即一九九三年的颱風“貝姬”時海潮高度四點七八米,因此計劃擋潮閘設計到五點六米,但因應今次風暴潮到達五點五米,可能要根據新情況調整原設計。

  工程造價料可承擔

  工程造價是社會關心的另一議題,張潤民承認在初步可行研究中對整體工程的規模、造價估算過,但因不希望成工程報價的風向標,因此先不公開,強調依然是特區政府可承擔的費用。具體的造價,則要結合地質、最終選址和設施設計才有定案。(完)

  • 上一篇:蓄水池難敵海水倒灌 學者倡集沿岸地區齊治水
  • 下一篇:冀平衡公共資源 澳門當局研援水浸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