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5月8日電 據澳門《華僑報》報道,隨著老年人的快速增加,失智症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研究顯示失智症病人的醫療與照護需求遠高於同年齡的非失智者,對個人、家庭與社會造成巨大的壓力。醫護工作者身負守護社區民眾健康的責任,應有充份的準備來面對這個無法逃避的公共衛生問題。為了讓本澳市民認識“失智症”、及醫護工作者對“失智症”有更多的了解。澳門醫護志願者協會,日前假澳門文華東方酒店會議廳,舉辦了以“失智症”為主題的“老年健康醫學專題工作坊”。大會邀請了香港老人科專科莊麗醫生及澳門失智症診療中心協調員羅奕龍醫生擔任主講嘉賓。是次醫學工作坊吸引近七十位醫護人員參加,當中包括本澳醫療機構的在職醫生、護士、診療技術員等。在會上,參加者紛紛踴躍提問、積極討論及交換意見,從而增進了不少相關醫學知識。
莊麗醫生介紹了“失智症”(或稱認知障礙症),指出從認知能力正常到失智之間存在一個灰色地帶,而輕度認知障礙(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可能是失智的前驅期,流行病學研究中顯示,社區篩檢出的MCI患者至少有三分之一會在五年內會發展成“失智症”。MCI的特徵為開始出現輕度的認知障礙,例如容易忘記最近發生的事情、思緒或說話中斷、忘詞、忘記約會或一些特殊的日子;記憶以外的認知功能,例如做決定、估算複雜工作所需的時間或步驟、處理複雜的財務問題、計劃或組織能力等亦會發生困難,但不至於影響日常生活、工作與社交。當認知功能繼續惡化,病人開始出現獨立生活、社交、工作上的困難,或出現認知以外的精神症狀(例如人格改變、易怒等),便是早期(輕度)的“失智症”。
澳門醫護志願者協會副會長、澳門失智症診療中心協調員羅奕龍醫生介紹,特區政府於去年起啟動養老保障機制-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其中一個重點工作就是致力構建“失智症服務網絡”。首先於二0一六年九月,由社會文化司轄下的衛生局和社會工作局共同合作,在仁伯爵綜合醫院成立“失智症診療中心”,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由跨專業團隊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失智症患者提供診斷、治療、藥物指導、教育、訓練及社會服務支援。
失智症診療中心與全澳衛生中心緊密合作,自去年九月運作以來,過去六個月新診斷的失智症患者人數,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一百三十八,而輪候時間縮短為原來的三分之一,日後還會繼續加強和優化該中心的服務和設施,並計劃在社區擴展失智症服務。目前,大多數澳門市民對失智症仍未有充份認識,為此,慢性病防制委員會下設失智症工作組,加強失智症的預防教育和社區推廣工作,期望通過公眾教育,讓市民正確認識失智症,及早進行預防,也學會如何關愛和照顧身邊的失智症患者;期望通過政府、民間社團、志願者、市民的共同努力,讓澳門成為“失智症友善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