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5月24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道,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昨發佈“澳門長者政策現況與分析報告”,指澳門現時缺乏長者的教育和培訓機構,窒礙他們退休後的發展機會。現行保險制度或因長者年紀大提高受保金額,不利長者就業和參與戶外活動;加上公立醫院輪候牙科服務排期慢,長者難以保持牙齒健康,不僅影響進食和表達能力,更甚或因此誘發情緒問題,值得關注。
長者教育機構不多
發佈會昨日下午三時在街總社區服務大樓二樓舉行,街總社會事務委員會主任陳家良、社會服務辦公室副總監林敏芝負責介紹報告內容,以及提出多項建議。
他們表示,資料顯示去年本澳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例佔百分之九點八,為老齡化社會,預計三年後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上升至一成四,人口老齡化越趨明顯,故訂立長遠和完善的長者政策十分重要。現時本澳專門為長者提供教育的機構不多,以街總頤駿中心為例,每次開辦課程的超額報名情況嚴重,反映不少長者退休後仍樂意積極持續進修,惟在社區上卻難以尋找學習的機會,影響長者進修和發展空間,期望政府加強重視長者教育支援。
八十歲長者拒受保
值得關注的是,現時大部分八十歲以上長者參與包括在本地舉辦的戶外活動,都會被拒絕受保,長者可外出的機會越來越少,加上現時長者到公立醫院排期使用牙科醫療服務時間長,導致牙齒不健康影響進食和語言表達能力,無法外出又無法與人交往時,甚至因而誘發抑鬱症等情緒問題. 認為政府有必要加強支援長者社區和醫療網絡,如針對牙科醫療服務提供資助減輕長者醫療負擔,同時考慮放寬長者受保的條件,讓長者們更好融入社區生活。
雖不少長者年紀已踏入六十五歲或以上,惟部分人身體仍十分健康和具備工作能力,在現時本澳人資緊張的環境下,社會應更好藉着這些長者豐富的人生經驗,聘請他們提高企業競爭力。現行的保險制度僱主要聘請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是須繳付雙重的保險金,無形中降低僱主聘請長者的意慾,以及容易辭退正就業的長者,不利長者再就業。
至於護老者支援政策方面,他們認為護老者在心理、經濟等都須承受沉重壓力,惟現時在制訂政策時卻未有把其作為主要對象之一,期望社會可加強關注和重視護老者支援,促政府盡快落實《長者權益保障綱要法》的立法工作,完善長者安老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