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網6月21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道,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人才發動機”分論壇昨舉行。有高校表示,培育大灣區人才要發展高等教育、推動教育改革、改善人才環境,建議三地要加強院校、校企合作。另外,要重視基礎研究及文化轉型,打造可持續創新樞紐。
高校改革多科融合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院長海聞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需要辦研究性大學,且要進行教育改革,令大學有全球視野,具未來遠見。他建議高校發展交叉學科。此外,除政府辦大學,民間大學亦非常重要,要突破制度,辦有新機制大學。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稱,未來高校改革應以問題為導向,多學科融合,以專案為基礎,同時鼓勵企業辦學,建議香港科學園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緊密合作,在內地建立孵化器和產業園區。內地初創企業可以香港為平台走向國際。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提到,需要改造文化,令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可持續的創新樞紐,並在自我內生條件下不斷創造與產生。大灣區十一個城市政府應當允許研發經濟在各個城市之間自由流動。
創新成核心競爭力
他解釋,一個樞紐成功取決於往來企業、人員數量和品質,倘發明家和創業家預期在樞紐找到風險投資家,風險投資家又可在樞紐找到發明家和成功者,樞紐就會取得成功。資源投入當然重要,可文化轉型仍是大灣區成為世界級創新樞紐的最重要關鍵。
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表示,目前學生創造新知識及新知識轉化成生產力的能力趕不上,也即是缺少企業家。過去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夠,只要複製不需創新。但隨着智慧財產權保護越來越好,相信情況會有變化。他坦言培養企業家方面大學能做的非常少,但作為大學,期望整個社會為企業家的成長、成功創造氛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