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泉州4月30日电 (沙晗汀)福建泉州的一家博物馆里陈列着一艘残长24米的宋代古沉船。“考古学家在这艘船里发现大量香料、药材、椰子壳等异域之物,经考证这艘船到达过东南亚甚至更远的地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讲解员介绍说。
这艘在泉州出土的宋代古船,距今约800余年,记录了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的发达和“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海外交通贸易的繁荣。它也是中国迄今出土的年代最久远、体积最大的木质海船。
泉州,故称“刺桐城”,在宋元时期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东方第一大港”,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据史料记载,宋代泉州与58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到了元代,这一数字达到98个。多国通商成就了宋代诗人笔下“闽海云霞绕刺桐”、“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泉州的各国商人、僧侣、旅行家也共同创造了古泉州特有的多元文化,形成了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与中国本土的道教、儒教共处的独特景观。如今,走在泉州街头,依然可以找到“船到城添外国人”、“市井十洲人”的真实写照。
始建于唐代的开元寺是泉州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作为佛寺,其大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部分却出现了73副狮子与人面狮身的石刻,大殿后廊也有一对雕有印度教神话故事的十六角形檐柱,而大殿内的木雕斗拱,更是明显的融合了中国飞天、印度妙音鸟和欧洲天使的造型。
在开元寺不远处,则是建于宋代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的清净寺。这座据传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城某著名清真寺建造的寺院,是典型的中世纪中亚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院,在如今的阿拉伯地区也十分少见。据清净寺讲解员介绍,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游客来清净寺考察游览。“去年有来自阿拉伯的考古学家来到这里。他们对于门楼拱门上镶嵌的古阿拉伯文石刻兴奋不已,说这是在阿拉伯国家也几乎失传的文字。”
还有印度正教遗址、世界仅存的摩尼教寺庙遗址、基督教堂、犹太会堂、锡兰王子故居等,都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融通和东西方文明相安相和的独特景象。
“目前我们已发掘、保护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史迹与遗址就有16处,涵盖了航海与通商、多元文化、城市建设与陆上交通三大类。”泉州市副市长周真平介绍说,泉州市正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契机,复兴“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人文交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我们已经同斯里兰卡等多国旅游局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会有更多‘海丝’沿线游客来这里寻找他们祖先生活的痕迹”,周真平说。
从古港到现代港区,泉州继承了海外贸易的传统。2016年,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年贸易总额达到121.5亿美元,占全市贸易总量的50%以上。时隔千年,古港的“海丝”情缘还在继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