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驻京记者郭超豪)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被誉为天文研究的“国家队”,拥有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等一流科研设施和遍布全国各地的众多野外台站。近日,国家天文台被中国科学院、科技部联合评定为“国家科研科普基地”的授牌仪式在国家天文台举行,今后,这些设施将成为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
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为了发挥好国家科研科普基地的示范作用,天文台将系统梳理科普资源,增强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一方面,从国家天文台走出去,面向社会,推动天文科普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还要请进来,组织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办好一年一度的公众科学日,建立科研机构日常预约参观机制。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恰逢公众科学日,国家天文台总部首次连续两天向公众开放,其间准备了多场精彩的科普报告以及望远镜观测、天文科普视频展播等活动。“青年千人计划”研究员苟利军做了题为“黑洞的第一张照片”的报告,向公众介绍了黑洞这个神秘的天体;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主任姜晓军研究员的“宇宙之美”报告,通过大量地面和空间拍摄的照片,让公众体验了宇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