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心理援助・2017国际研讨会”25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人道主义核心标准》(中文版)。
2014年12月,多个国际民间组织共同发布《人道主义核心标准》,旨在整合已有的有关开展人道救援的原则及相关机构内部管理标准,提升参与人道主义行动的机构或个人的工作质量。
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奎说,《人道主义核心标准》归纳出参与人道救援的机构和个人对受灾人群的9项承诺,分别是:
――人道主义响应是适当且与需求相关;
――人道主义响应是有效且及时的;
――人道主义响应加强本地能力,避免负面影响;
――人道主义响应是建立在沟通、参与及反馈的基础上;
――意见是受到欢迎且得到处理;
――人道主义响应是得到协调和互补的;
――人道主义行动者持续地学习和改进;
――工作人员得到支持,能有效开展工作,获得公平平等对待;
――资源得到良好管理,且负责任地用于预期用途。
中国扶贫基金会主任助理刘志华表示,上述标准可以指导人道救援机构有效参与灾害救援行动,确保受灾民众获得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发布中文版,将为中国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提供最为基础、可操作的工作准则,推进国内人道主义救灾的标准化。”刘正奎说,2008年以后,中国的民间救援组织飞速发展,却也随之暴露出救灾混乱等问题。借由《人道主义核心标准》既能规范救灾行动,也将确保救灾行动在灾区重建期和恢复期时持续展开。
刘正奎表示,将救援领域的国际标准引入中国已有成功案例。2016年,《人道主义行动中儿童保护的最低标准》在中国发布,并已在四川成都、山东德州、江苏盐城等地得到推广,工作人员在灾害中保护儿童的软实力由此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