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政府用行动表明,扩大对外开放不会止步。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深化协作共管、继续清理口岸不合理收费等措施,深入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
这是“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明确写入2017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对这一议题进行专题部署。
全国通关一体化为何越发受到官方重视?
2017年开年以来,中国进、出口额虽双双保持较高单月同比增速,但言外贸彻底摆脱困境为时尚早。海关总署提醒说,考虑到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市场需求尚未根本改善,且大宗商品价格未来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二季度中国外贸增幅可能出现回落。
贸易的特殊性,在于受国际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在此情况下,积极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从改善贸易营商环境入手提振外贸,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企业能够获得的红利也更多。
加速推进全国通关一体化,也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世界贸易组织(WTO)《贸易便利化协定》已于2017年2月生效。批准协定的成员须自协定生效之日起,履行在政策法规透明度、管理措施现代化以及口岸管理部门协同合作等方面的承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北京睿库贸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对照该协定,中国海关和质检部门在信息公开、自动化通关等方面有明显改进,但在降低收费、减少通关单据、单一窗口建设等方面还有不小差距,需要加快改进。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阴影越发浓重之际,中国有责任在频频发声力挺自由贸易的同时,采取实际行动切实推进贸易便利化;在外界对中国能否坚定不移推进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心存疑虑,甚至因此唱空中国经济前景时,中国也有必要推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表明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
此前,在投资方面,中国已推出20条措施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包括大幅度放宽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鼓励外商投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支持外资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此次在贸易方面再出新政,官方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清晰可见。
在具体措施上,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有两大亮点:
一是建立进出境申报、物流监控、企业资信等数据共享平台,凡可通过口岸部门间联网查验的证件、资料不再要求企业提供,最大限度实现申报、查验、税费支付等各环节无纸化。
此举将有助于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让数据代替人“跑腿”,可有效节省企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激发企业活力。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信息私有”的固有思维和格局也将被打破。
二是强调推进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将现行的货物报关报检“串联”流程改为“并联”,探索多环节合一、扁平化的口岸管理新模式。口岸管理模式的改革,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也将为其他进出口政策和制度的改革提供参考。
在此情况下,有理由期待,今后中国开放的大门将开得更大,营商环境也将趋于完善。(完)